二季度公務用車信息化采購增勢明顯
【聚焦公車采購】
二季度公務用車信息化采購增勢明顯
■ 本報記者 付娟
二季度,多地積極開展公務用車信息化平臺相關采購項目,以優化公務用車管理流程、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和加強監管力度。記者從中國政府采購網了解到,今年二季度,陜西、寧夏兩地以及陜西、山西、安徽三省的部分市縣發布了公務用車信息化平臺管理系統服務采購公告,采購金額約為1742萬元,比一季度增長約800萬元。
車輛規模與服務周期是影響價格關鍵因素
二季度各地公務用車信息化平臺管理服務采購價格因服務范圍、期限、涉及車輛規模及服務內容的不同存在較大差異。
從具體數據來看,陜西省本級項目預算金額為80萬元,中標金額為79.8萬元,服務期限為3年,年均采購價約為26.6萬元;西安市項目預算金額為892.022754萬元,中標金額為884.742837萬元,服務期為3年,年均采購價約為294.91萬元,涉及市級機關公務用車3120輛;陜西省韓城市項目預算金額為99.48萬元,服務期限為3年,中標金額為33.11萬元/年,覆蓋全市黨政機關保留車輛;陜西省米脂縣項目預算金額為29.8725萬元,中標金額為29.295萬元,服務期限為1年;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項目預算金額為39萬元,中標金額為37.8776萬元,服務期為1年,涉及全區機關單位保留車輛;陜西省銅川市項目預算金額為102.72萬元,服務期為3年,年均采購價約為34.24萬元;山西省柳林縣項目預算金額為35.594萬元,中標金額為35.48萬元,服務期限為1年,涉及379輛公務用車;陜西省西安市新城區項目預算金額為49.804萬元,中標金額為49.7萬元;陜西省定邊縣項目預算金額為71.14萬元;陜西省榆林市項目預算金額為134.25萬元,中標金額為133.2萬元,服務期限為1年,涉及1100輛公務用車(含100輛新增);寧夏回族自治區項目預算金額為292.32萬元,中標金額為285.012萬元,服務期限為1年,涉及6090套車載終端。
整體來看,價格與車輛規模呈正相關,如西安市(3120輛)、榆林市(1100輛)、寧夏回族自治區(6090套終端)因覆蓋車輛多,年均費用顯著高于其他地區。服務內容的復雜程度也是關鍵因素,如西安市項目不僅要保障平臺自身管理,還需實現與省級系統深度對接,復雜的服務要求拉高了整體價格。多數項目中標價與預算差距較小,如陜西省項目僅差0.2萬元,采購預算較為精準。
單一來源采購占比突出
二季度,各地公務用車管理平臺信息化服務采購方式多樣,包含公開招標、單一來源采購、詢價和競爭性磋商四類。與一季度相比,采購方式多了公開招標與詢價兩種方式。
公開招標適用于覆蓋范圍廣、金額高的項目,以保障公平性,二季度公開招標采購涉及陜西省、西安市、寧夏回族自治區三地項目,這些項目無唯一供應商限制,通過公開競爭選擇供應商,符合政府采購公開透明原則。以西安市采購項目為例,西安市級機關公務用車管理平臺服務項目中標金額高達884.742837萬元。此項目服務內容涵蓋對西安市公務用車信息化平臺內監管的3120輛市級機關公務用車(黨政機關2086輛、事業單位1034輛)的設備維護及平臺系統運行維護服務,且要保障與陜西省現有系統軟件和硬件無縫銜接,實現“全市一張網”“全省一張網”建設要求。
單一來源采購方式占比最高,涉及陜西省韓城市、榆林市、銅川市、西安市新城區、定邊縣以及山西省柳林縣,核心原因是需與原有系統無縫對接,保證數據連續性、功能一致性,避免重復投入,且僅有原廠商可提供配套服務。
詢價采購用于陜西省米脂縣,因項目規模較小(預算約30萬元),通過詢價快速確定供應商,提高采購效率。
競爭性磋商用于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旨在平衡競爭與精準匹配需求,既保證一定競爭度,又可通過磋商明確服務細節,如數據對接的時間要求等。
服務聚焦“運維+互通”
各地服務內容均圍繞“平臺運維+數據互通”展開,基礎運維服務是所有項目的必備內容,涵蓋軟件維護(系統日常運行監控、漏洞修復、功能升級、數據存儲與備份)和硬件維護(車載終端如北斗定位設備的維修、改裝、巡檢、流量管理)。
數據互聯互通保障是核心要求,需實現“省—市—縣三級數據對接”,支持“全省一張網”“全市一張網”,如西安市、韓城市、合肥市包河區均明確此要求,部分地區還需與省級平臺實時同步數據,如合肥市包河區要求10日內完成與省、市平臺對接,以查看訂單、定位軌跡。
延伸服務則因地區而異,如合肥市包河區涵蓋車輛從購置到處置的全流程管理,包括費用結算、維修加油等;榆林市包含100臺新增北斗定位設備的采購與安裝。
在中標供應商方面,本區域內或負責開發搭建系統的老供應商在采購項目中優勢明顯。如米脂縣和西安市的項目,中標供應商均為易迅通科技有限公司。米脂縣項目中,易迅通憑借在本地積累的經驗和對當地需求的了解,成功中標。西安市項目中,易迅通能夠滿足平臺復雜的維保要求,實現與省級系統無縫對接,其在技術實力和項目經驗上的優勢得到了評審專家的認可,以91.50的評審總分脫穎而出。
短評
半年間的變與不變
翻閱今年一二季度公務用車信息化平臺服務采購的成績單,一組對比鮮明的數據格外醒目:一季度近900萬元的采購規模,在二季度飆升至1742萬元,增幅超90%的背后,是各地政府推進公車管理數字化的步伐在加速,而采購市場的變與不變,更勾勒出這一領域的發展軌跡。
變的是采購規模與競爭維度。一季度采購項目均價在40萬元左右,二季度則涌現寧夏6090套終端285萬元、西安3120輛車年均295萬元的采購價,印證了車輛保有量與服務價格的正相關關系。采購方式從一季度的單一來源、競爭性磋商,新增至包含公開招標、詢價的“多元工具箱”。西安通過公開招標引入3120輛公車的信息化平臺維保服務,既確保“全省一張網”的建設需求,又通過競爭壓減了1.8%的采購成本,實現了規范與效率的平衡。值得關注的是,二季度多數項目中標價與預算差不足1%,如陜西省級項目僅差0.2萬元,顯示采購預算測算精度顯著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持續優化。
不變的是核心需求與服務底色。兩個季度均將北斗定位與系統維護作為核心,但二季度更突出數據互聯互通的深度推進,如西安要求實現省市縣三級無縫對接,合肥市包河區明確10日內完成省市平臺數據同步,這種“全域聯網”思維打破了信息孤島,促進公務用車管理的協同化。此外,一季度天津項目強調的實時定位調度,與二季度西安項目要求的車載設備巡檢,本質上都是為了實現公車監管的“透明化”;貴州省級平臺的軟件更新,與合肥包河區的數據備份,共同守護著系統運行的“穩定線”。這種需求的一致性,源于公車管理數字化的核心目標——讓每一輛公車都在陽光下運行。
半年采購數據勾勒的,不僅是一串數字,更是公車管理數字化的進階路徑:從一季度的“搭框架”,到二季度的“擴規模”,都緊緊圍繞《黨政機關公務用車管理辦法》中“統一的公務用車管理信息系統”這一核心要求,通過采購適配的技術服務,逐步實現公車管理信息的集中化、規范化。隨著“全省一張網”逐步成型,政府采購不僅是服務購買,更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助推器,未來可期在數據賦能下實現公車管理的更優解。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