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標固本促發展
政采荊楚行
治標固本促發展
——湖北財政落實政府采購“整、建、促”三年行動方案紀實
■ 本報記者 馬金眈 鄭楊
盛夏時節,湖北省襄陽市谷城縣紅石亮完整社區內,谷山學校建設工地一派繁忙景象,裝修工程已近尾聲。校長蔣德成站在即將落成的教學樓前,難掩喜悅:“多虧了‘政采貸’及時注入資金,整個項目建設周期縮短了20%。今年9月,學生就能提前搬進新教室了。”
項目承建方億得利集團總經理黃先國對此感觸更深:“以往貸款要抵押、走流程,沒半個月下不來。這次從提交申請到資金到賬只用了兩天!有了這筆‘及時雨’,我們才能開足馬力,把原定8月底交付的項目,硬是提前到7月底基本完工。”
谷山學校項目的“加速度”,正是湖北省深入貫徹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政府采購領域“整頓市場秩序、建設法規體系、促進產業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方案”)的一個生動實踐。
一年來,湖北省財政部門以雷霆之勢整頓市場秩序,精準發力構建法規體系,協同聯動釋放政策效能,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期中答卷”,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整頓市場秩序 更大力度清障
“這次‘四類’違法違規行為專項整治,實實在在為我們營造更清朗的競爭環境。法規的剛性約束,加上對違法行為的嚴厲打擊,讓采購人更愿意基于專業能力、服務質量和企業信譽來選擇合作方。”湖北陽博招標代理公司負責人楊柳君道出了眾多市場主體的心聲。
作為一家小型代理機構,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專注于自身業務能力的提升。專項整治工作啟動后,更是積極組織人員學習政府采購法律法規,深入研究采購需求。“過去我們在采購執行過程中,很少會形成規范的材料,現在我們經過市場調研論證,會形成采購需求調研報告,給采購單位提供更好的服務。”楊柳君說。
湖北省財政廳二級巡視員牛慶義向記者表示,這場“整治運動”有三大核心戰役。一是“大清理”代理機構名錄。對在湖北省內登記注冊及外省登記在本地執業的代理機構進行全面梳理,動態完善全省代理機構執業名錄,及時清理已注銷、合并或更名的“僵尸”機構,確保市場主體信息真實有效。
二是“大清查”政府采購項目。對2022年1月1日以來實施的所有政府采購項目進行拉網式排查。黃石市、宜昌市、咸寧市等市州更是主動出擊,面向社會公開征集問題線索,設立舉報電話和郵箱,廣泛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形成整治合力。
三是“大起底”投訴舉報案件。對過去三年受理的所有有效投訴舉報案件及作出的處理處罰決定進行“回頭看”,全面復盤案件受理、調查、處理的全過程,深挖問題根源,總結經驗教訓,提升監管精準度。
為確保專項整治工作落地見效,湖北省財政廳聯合省公安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建立了高效的工作協調聯動機制。全省成立7個專項工作組,分赴各市州實地督導落實。
荊門市財政局總會計師嫣君霞介紹,該市印發《關于開展中介機構整頓和促進健康發展的工作方案》,部署對代理機構的專項整治工作,計劃在2025年完成對所有代理機構的全面清查。“全面清查的目的在于摸清家底,精準掌握本市代理機構發展現狀和存在的突出問題,為后續研究制定規范發展的長效對策奠定堅實基礎。”嫣君霞說。
孝感市財政局副局長謝攀表示:“我們堅持開門搞整治,主動公開投訴受理電話、地址以及規范化的投訴書范本,向社會鄭重承諾‘有訴必應’,確保每一條違法線索都能得到及時、公正地處理,切實整頓市場亂象。”
在“堵住”違法違規后門的同時,湖北更注重“疏通”行業健康發展的正途。
“我們充分發揮政府采購協會的橋梁紐帶和行業自律作用。一方面,委托協會組織開展了6期代理機構高級管理人員線下培訓班,累計培訓2200余人次。另一方面,指導協會牽頭制定了《湖北省政府采購社會代理機構行業規范》等自律性文件。”湖北省財政廳政府采購管理處二級調研員顏國歡告訴記者。
參與培訓的中科器湖北有限公司總工劉國奇深有體會:“培訓內容涵蓋政策法規、平臺操作、疑難分析、經典案例,從理論到實操面面俱到,讓不同水平層級的從業者都能夠學有所獲,基本上達到了初學者日漸成長、資深者精益求精的目的。另外,行業規范相當于代理機構執業活動的工作指南,遇到什么問題都有一個明確的參考和指導。”
整頓市場秩序絕非“一陣風”。湖北省財政廳還印發了《關于持續優化政府采購營商環境的通知》,提出了15條具有實質性突破的優化舉措;全面實行負面清單管理,明確列出60個禁止性事項;印發《提高政府采購透明度和采購效率相關事項的通知》,著力提升采購全流程透明度。
“整頓市場秩序,必須堅持‘當下改’與‘長久立’相結合。既要立足當前,集中力量解決突出問題,又要著眼長遠,有針對性地堵塞制度漏洞,建立健全長效工作機制,持續提升全省政府采購監管現代化水平。”牛慶義強調。
建設法規體系 持續精準發力
在建設法規體系方面,湖北堅持問題導向,精準發力,打出了一套制度建設的“組合拳”。
“省級層面,我們重點圍繞政府采購的關鍵環節和薄弱領域,制定出臺了政府采購品目管理、代理機構管理、框架協議采購需求管理、政府采購預算執行管理等一批具有湖北特色的制度辦法。同時,對政府采購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政府采購工作規程、評審專家管理等現有制度辦法進行了全面修訂和完善,確保其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湖北省財政廳政府采購管理處副處長陳靜向記者表示。
在省財政廳指導下,各地市財政部門也結合本地實際,聚焦突出問題,積極探索制度創新。
如孝感市劍指地方保護和市場壁壘,建立了公平競爭審查剛性機制。“我市圍繞容易滋生地方保護、排斥競爭的環節發力,要求采購文件均須通過公平競爭審查,審查范圍覆蓋供應商資質、需求參數、評審標準等重點流程,特別是針對‘限定供應商注冊地’‘設置規模條件壁壘’等14類隱性門檻列出負面清單,進一步破除隱形壁壘。”謝攀介紹說。
荊門市連續4年印發《市財政局關于進一步規范政府采購行為持續改進提升政采領域營商環境的通知》,持續優化政府采購營商環境的支持政策,2025年已經升至“4.0版本”,為打造公平、公正、公開的政府采購營商環境提供制度保障。
襄陽市修訂完善《襄陽市市級政府采購工作規程》。進一步規范政府采購預算編制、需求管理、意向公開、計劃和合同管理、資金支付等10個主要環節,著重從規范采購人內控管理、提升采購人專業化水平等方面強化采購源頭治理。
……
不僅如此,湖北還將標準化建設作為提升政府采購科學管理水平的重中之重。
在采購文件標準化方面,湖北省財政廳印發了涵蓋貨物、服務、工程等多種采購類型的6套《政府采購文件示范文本》,并在全國率先實現全省范圍內推廣使用結構化格式的采購文件電子文檔,極大地提升了采購文件的規范性和兼容性。在工程建設政府采購領域,還會同相關部門修訂落實了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政策的招投標文件示范文本11套,形成政策落地閉環。
在集采機構業務標準化方面,湖北制定了全省統一的集中采購機構業務標準,內容涵蓋制度建設、場地建設、開評標工作流程、質疑詢問答復、合同簽訂與備案、履約驗收組織、資金支付對接等7大方面,推動集采機構服務規范化、高效化。
在評標環境標準化方面,會同湖北省質量標準化研究院研究制定《政府采購數字化評標室建設標準》。該標準將重點解決分散采購項目缺乏標準化遠程異地評審場地的問題,為評審的公平公正提供物理保障。
一些地市也紛紛探索,出臺地方標準。如宜昌市制定并發布了《宜昌市政府采購履約驗收規范》《宜昌市政府采購項目采購文件編制規范》《宜昌市政府采購質疑投訴處理規范》《宜昌市公共資源交易場所與設施配置規范》等4項地方政府標準,為全省乃至全國提供了可借鑒的地方經驗。
如孝感市創新探索建立“采購需求數據庫”和需求標準。以掃描儀采購為試點,通過深入的問卷調查、供應商實地走訪、行業專家反復論證,制定了詳盡的掃描儀采購需求數據庫文件,共梳理出核心技術要求47項、商務要求16項,并收錄權威參考文獻15篇。為破解長期存在的“重采購、輕驗收”難題,該市還專門制定了《政府采購履約驗收評價及評價規范》,將驗收環節納入標準化管理軌道。
這些標準化建設舉措,為采購活動裝上了精準的“導航儀”和規范的“刻度尺”,顯著提升了政府采購的規范性、透明度和整體治理效能。
促進產業發展 協同增效明顯
在三年行動中,湖北著力打好政策“組合拳”,促進“整”與“建”的成果轉化為產業發展的實效,實現政府效能提升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協同增效。
谷山學校項目的“加速度”,生動詮釋了“政采貸”政策的強大生命力。
襄陽市財政局副局長趙勇向記者介紹了該市的經驗:“我們積極搭建并優化‘政采貸’合同融資平臺,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持續作好政策宣傳、融資引導和信息共享。成功推動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10家金融機構入駐平臺,共同為中標(成交)供應商提供‘無抵押擔保、優惠利率、快速審批放款’的線上融資服務,有效破解了中小企業普遍面臨的‘中標即缺錢’的融資困境。”
這一舉措成效斐然——2024年,襄陽市政府采購規模達103.92億元,同比增長36.1%。通過“政采貸”平臺累計為193家企業發放貸款6.5億元,成為支持企業參與政府采購、保障項目順利實施的重要金融后盾。
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是政府采購重要的政策功能。湖北持續加大落實力度,牛慶義提供了一組關鍵數據:“2024年,我省專門面向中小企業的政府采購項目個數占比達到了75%。”
各地市也不遺余力——如孝感市2024年授予中小企業的政府采購合同金額高達82.84億元,占全市政府采購總規模的83.6%;專門面向中小企業采購的項目達到1023個,占比89.4%。
在運用政府采購政策支持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方面,湖北同樣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湖北省在“832平臺”(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網絡銷售平臺)上的采購額、銷售額、入駐供應商數量三大關鍵指標,已連續五年穩居全國第一。
湖北還積極發揮政府采購的綠色導向作用,大力推廣節能環保產品采購。在“湖北政府采購網”顯著位置設置了政府綠色采購專欄,集中發布政策信息和采購目錄。更將政府綠色采購納入湖北生態省建設指標體系和湖北省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指標體系進行考核,同時納入省級政府采購重點監督檢查內容和對集中采購機構的監督考核評價體系。
一年來,湖北省以“三年行動方案”為藍圖,以“整、建、促”為主線,扎實做好市場秩序整頓、法規體系構建、產業發展促進“三篇大文章”。通過更大力度清障破壁,筑牢了公平競爭的根基;通過精準發力建章立制,提升了科學管理效能;通過協同聯動釋放政策紅利,激活了產業發展動能,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荊楚篇章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和澎湃的發展動力。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