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壩將工程采購從頭管到尾
通過前期評審、中期招標、再加上后期的結算評審----
沙坪壩將工程采購從頭管到尾
本報記者 吳敏
這個區容納了18所高校,這里是紅巖文化的發源地……這就是重慶沙坪壩區,這里的政府采購同樣開展得紅紅火火,有聲有色。
據了解,2011年該區政府采購規模達到5.4億元,涉及貨物、工程和服務,其中工程類采購規模占到了該區整體采購規模的一半以上。那么,該區在工程采購上有什么樣的經驗呢?近日,記者來到重慶市沙坪壩區財政局進行了采訪。
未入招投標立項的都納入政采
“我們首先將100萬元以內的工程項目都納入政府采購的范疇,其次是將招投標未立項的工程項目也都納入政府采購,不讓一條‘小魚’漏網,逐漸擴大工程類項目的采購規模。”該區財政局紀檢組長高彥淳告訴記者,該區不僅著眼于工程類項目采購規模的擴展,更著眼于對工程類采購的嚴格監管。
該區財政局政府采購辦公室主任吳生偉進一步介紹道:“政府采購的工程雖然與招投標那邊的工程相比,金額較小,但是跟政府采購的單個貨物采購相比,其數額則相對較大,一個項目一般都在幾十萬元。所以,我們特別加強了對工程類采購的監管,具體包括前期的評審監管和后期的結審監管。”
嚴格監管護航工程采購
“工程類采購項目都必須經過我局財政評審機構的評審,確定初步采購預算,在對工程類項目進行招標的時候,這個預算價格就是最高限價,招標最終的價格是不能超過這一最高限價的。如此,就實現了對工程類采購價格的初步監管。再經過公開招標,基本上能把價格再降10%左右,通過政府采購程序操作的工程大大削弱了工程類供應商的暴利。”吳生偉向記者介紹道,沙坪壩區財政局于2003年率先在重慶全市各區縣當中成立了財政評審機構,主要對使用財政性資金的項目進行評審,特別是對財政性資金支付的工程類項目進行評審。
在工程結算時,沙坪壩區財政局政府采購辦公室也要對其進行嚴格的把關。據了解,該區政府采購辦公室以深化國庫集中支付為契機,全區90%的預算單位納入了國庫集中支付管理,采購資金直接由國庫支付中心支付,少數未納入國庫集中支付的單位,采購資金由單位先轉入區采購專戶,再由財政直撥,形成了“單位用錢不見錢,財政管錢不花錢”的有效制約機制,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
對于政府采購如何對工程結算進行把關,吳生偉解釋道:“工程項目招標結束后,采購人要對其進行驗收和評審。驗收后的結算評審金額作為與供應商結算采購款的依據,采購人將相關證明單據交付政府采購辦公室,政府采購辦公室根據采購人的結審金額再給國庫集中支付中心開具支付結算單。這個過程,我們把它叫做工程結算評審。如果采購人對工程不滿意或者工程評審不合格,未給我們政府采購辦公室開具相關證明,我們是不會讓國庫集中支付工程款的。這樣也就對工程的質量起到一個監管作用。”
“工程采購通過前期評審和中期招標程序后,真正擠掉了里面的價格水分,也給供應商營造了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再通過后期的結算評審,政府采購就對工程進行了從頭到尾的監管。”高彥淳對政府采購工程給予如此評價。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