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特刊】感恩母親
無論在農村老家,還是在城市某個角落,處處都有翹首期盼的母親。她們始終牽掛著遠行的兒女,始終是兒女溫情的港灣,始終用柔弱的身軀為孩子們護佑起一片明凈的空間。為人兒女者,請記取母親的奉獻,請回報母親并不求索取的關愛。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夜,多回母親身邊看看,報一聲平安,送一個團圓。又是一年母親節,讓我們一同感恩,一同祝福,祈愿天下兒女與母親心貼得更近,手握得更緊。
邵秀景帶楊林到院里曬太陽。看到藍天,楊林開心地笑了(2011年3月29日攝)。33年前,青海西寧的邵秀景從醫院抱回腦癱的養子楊林。33個春夏秋冬,她從年輕俏麗的小媳婦變成了體衰多病的老人,人生中最寶貴的時間全部傾注到腦癱養子楊林身上。當年醫生認為最多活不過7歲的重度腦癱兒在她悉心照料下已經過了而立之年…… 新華社發
2011年12月23日,梅朵為小白瑪穿衣服。2011年的寒冬里,一則《雪域高原上的“最美未婚媽媽”》的微博引起了網民的關注。梅朵,這名34歲的藏族女環衛工,全身心地把愛傾灑在兩年前收養的一個棄嬰身上,甚至承諾自己終身不嫁。這個普通的環衛女工在網友中引發深深震撼,很多人稱她為高原上最美的格桑花。新華社發
女兒戴路霞牽領腿腳不便又經常犯眩暈癥的媽媽宋正鳳(右)出門(2011年9月7日攝)。18歲的戴路霞2011年走進江蘇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校門,正式成為一名大學生,養育了她18年的“微型媽媽”宋正鳳雖然沒能親自送養女到學校,但她說,這實現了自己作為一個幸福母親的愿望。隨著戴路霞的成長,宋正鳳,這名來自江蘇鎮江的“微型媽媽”將一個棄嬰培養成大學生的故事在網絡間流傳,感動了萬千網友。即便身高只有80厘米,縱然家中一貧如洗,這些都擋不住“微型媽媽”胸中那磅礴的母愛。新華社發
朱厚英(右)和女兒張萬英在一起(2012年2月11日拍攝)。重慶市云陽縣黃石鎮中灣村的朱厚英,42年來一直不離不棄的照顧腦癱女兒,演繹了一曲偉大的母愛之歌。新華社發
許月華在福利院的治療室里和孩子們一起玩耍(2010年9月15日攝)。湖南省湘潭市社會福利院供養人員許月華12歲時高位截癱,兩個小板凳是她行走的支撐;17歲時,她被送進社會福利院,開始了新的生活;現在她是130多名孤殘兒童的“媽媽”,播撒著偉大的人間母愛。30多年來,她始終自強自立,樂觀向上,熱心助人。她的事跡在網上熱傳,網民親切地稱她“板凳媽媽”。新華社發
2011年3月19日,李艷萍接孩子們放學。山西省孝義市瑤圃村村民李艷萍是位地地道道的農民,收入微薄,中年喪夫。但20多年間她卻先后成為80多個孤殘兒童的媽媽,上演著一幕現實版的《一個都不能少》。她也被網友們追捧為“史上最具愛心媽媽”。新華社發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