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購在服務財政改革中促自身發展
【紀念政府采購法頒布十周年 財政廳(局)長談采購】
政府采購在服務財政改革中促自身發展
——訪寧夏回族自治區財政廳廳長王和山
■ 本報記者 馮藝
“績效問題關乎財政工作的整體思路,是一種管理方式、一種新的工作手段,更是一種理念。要把這種理念運用到財政管理的各個方面,這對于財政工作的意義更大。”在近日召開的全國財政廳(局)長座談會上,寧夏回族自治區財政廳廳長王和山就政府采購、績效管理等問題接受《中國政府采購報》記者采訪。他表示,政府采購作為財政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和財政資金運作的基本制度,是財政績效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同時通過績效管理可以促進政府采購自身的規范、科學發展。
績效理念——抓牢財政管理的“牛鼻子”
“加強預算績效管理要求的提出,實際上是抓住了當前財政管理的核心點,找到了一個深化、加強財政管理很好的切入點。抓住這個牛鼻子,就抓住了要害。”王和山頗有感觸地對記者講起了去年在寧夏全區財政系統開展的“項目管理年”活動,“我們為什么要搞這個活動?原因很簡單,項目支出是當前財政支出的主要運行方式,項目管理是財政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項目管理的核心就是績效評價。開展‘項目管理年’活動的目的就是要在寧夏財政工作中踐行以績效為驅動和導向,把績效理念貫穿于項目管理工作的始終。”王和山說。
談及如何進一步深化推動績效管理工作,王和山提出必須處理好5大關系,即近期與遠期的關系、內部與外部的關系、單個項目與整體項目的關系、單項指標與綜合指標的關系以及他評與自評的關系。
在王和山看來,績效管理是一個長遠的問題,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用他的話來講,財政管理工作即便已經找到“績效問責”這一大的切入點,也要尋找到許多小的切入點。“財政資金量大、項目多,從現在開始著手績效管理,不可能面面俱到,事事領先。但可以從資金渠道、管理方式和工作方式上尋找進一步開展績效管理的突破點,逐步推進,以點到面,再從小面到大面。提升績效管理的水平,需要處理好近期與遠期的關系。”
“績效問題不是財政部門一家之事,需要其他部門在各個方面都要給予配合,否則這個事情是非常難做的。”王和山認為,作為財政部門不能一撥了事,錢到沒到應該受益的人手中?政策和資金的落實便利與否?支出的績效怎么樣?這都需要認真考慮。因此,財政部門內部職能及內部運作方式也要作出調整,以適應績效管理的要求。關于績效管理評價標準的問題,王和山指出,實際工作中多數比較注重單項經濟指標而忽略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結合的綜合指標。大量的財政性資金項目更多體現為社會效益,而項目的綜合評價指標卻很難把握。因此,評價標準的關鍵之處在于:單項指標和綜合指標要把握好尺度。“對項目的績效評價時,財政部門不要完全依靠自己,而要充分借助專家、社會中介機構等他評力量,做到他評與自評相結合。”
政府采購——服從和服務于財政改革
自寧夏自治區成立以來,該區財政工作經過了從“吃飯財政”到“建設財政”再到“民生財政”的發展和改革歷程。從2008年到2011年,寧夏財政在民生方面的投入達1600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由2008年的70%提高到2011年的73%,每年穩步提高一個百分點。2012年,寧夏財政民生項目包括教育發展、公共衛生、保障性安居、群眾增收、福利助困、財政支農、文化體育、生態移民和其他民生項目9大類97個項目,其中大量項目是通過政府采購來實施和配置的。
王和山對政府采購在寧夏財政整體工作中的角色定位是:要服從和服務于財政改革的中心任務。“經過多年的改革發展,寧夏政府采購在節約財政資金、規范財政支出、服務民生等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人們對政府采購的認識逐步提高,現已將其看作是財政資金管理一個基本的和必需的環節。政府采購是規范財政性資金使用的基本制度之一。”
從財政管理的角度來看,王和山認為,政府采購要適應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改革要求,進一步提高監管水平。政府采購要以建立完整的財政預算執行管理體系為目標,繼續大力推動政府采購制度改革與財政改革的融合工作。而作為預算績效管理的有機組成部分和政府調控經濟的有效手段,政府采購改革直接影響到預算執行的成效,進而影響財政改革的整體進展。“同樣,通過績效評價結果倒逼政府采購預算編制及執行的規范性、科學性,進一步節約財政資金、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將對政府采購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產生積極功效。”王和山說。
生態移民——“陽光采購”護航工程建設
2011年,寧夏歷史上最大的移民搬遷工程,也是十二五期間最大的民生工程——中南部地區生態移民工程正式啟動。寧夏計劃用5年時間對中南部地區7.88萬戶35萬人實施移民搬遷,預計總投資105.8億元,年均投資21億元。凡是這個項目涉及工程類的建設項目全部經過政府采購,確保資金、項目“雙安全”。
“生態移民不僅僅是建房子的問題。讓中南部山區最貧困的35萬群眾沒有顧慮地走出大山,關鍵是要確保移民群眾‘搬得下、穩得住、能致富’。”王和山說,要堅決打贏生態移民攻堅戰,就必須充分發揮財政績效評價、協調監督的效能作用。管好、用好財政資金是財政部門義不容辭的責任。要全面開展生態移民項目事前論證評審、事中績效跟蹤、事后績效檢查的全過程考評,并將考評結果作為預算安排和資金分配的重要依據,真正建立以效益為核心、以結果為導向的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機制。這也正是執行政府采購制度在服務財政改革與管理的優勢所在。
“要依靠、用好政府采購這一財政支出管理手段,確保財政資金的規范、安全和有效使用,努力將生態移民工程建設成為高效工程、廉政工程,保證項目、資金‘雙安全’。”王和山認為,除了基本財政支出,凡是有財政資金投入的項目支出都應該實行政府采購。政府采購監管關鍵要把握住財政資金流向和資金使用效益這兩個要害。采購程序是否合法、資金流向是否正確、使用效率高不高、績效好不好等方面進行監管。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