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錢究竟哪兒去了
■ 金蓓蕾
在全球經濟都受到美國金融海嘯沖擊的那會兒,媒體的頭條每天都會極具渲染性地報道:“股市狂瀉,8萬億蒸發!”“房市大跌,5萬億蒸發!”因為房子、股票幾乎和每個人的切身利益相關,所以聽到這些天文數字般的錢蒸發后,人們除了一臉愁云,肯定還不禁要問:這么多錢到底哪兒去了呢?
想要說清楚這個問題,很可能10本書都做不到,我來試著將最復雜的問題簡單化,以房市為例,借用最簡潔的模型來幫大家理清頭緒。
2009年,專家說全美國的房市蒸發40%以上的價值,也就是12萬億美元。可是這么多房子不是還在嗎,那這么多的“錢”又都到哪兒去了呢?
看個例子:有一個地區2002年一共有10棟房子,每棟10萬美元,這個地區的房市總值就是100萬美元。假設這10棟房子沒有被買賣。隨后,開發商又造了5棟房子,開價12萬一棟,由炒家先買下,幾經轉手,漲到20萬一棟(總共15棟),這個地區房市總值就變成300萬。后來房價又跌回10萬一棟,總值變成150萬。和最高點相比,可以說是蒸發了150萬。那這150萬到哪兒去了呢?
1.假設開發商每棟賺2萬,5棟房子共賺10萬。
2.從12萬到20萬,炒家們在每棟房子上賺8萬,5棟房子共賺40萬。
10萬進了開發商的口袋,40萬進了炒家們的腰包,這50萬明顯是從最后“接棒”的那5位房主那兒來。而原來最早那10棟房子,從20萬又跌回10萬,所謂蒸發掉的100萬,其實從來就沒有變現,一直就只是紙面價值而已。
可能有人要問,如果在房價最高時,那15戶房主將房子都賣掉變現,不就實現300萬了嗎?這是不可能的。這個模型是一個大市場的縮影。事實上,一旦大家都賣出套現,市場立刻供大于求,等不到大家全賣出,房價便會大幅下跌。而承擔損失的,總是不夠明智的個人。
(摘自2012年8月《特別關注》)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