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證和預警機制成就和諧采購
■ 本報記者 趙環宇
2010年前11個月,長春市政府采購中心(以下簡稱中心)采購項目預算總額為39548萬元,同比增長了122%;中標資金總額同比增長了119%,節約資金總額為2383萬元,同比增長了172%。節支率為6%。
對于中心主任于宙來說,2010年新增的重特大民生項目成就的不僅僅是上述這些漂亮的數字,而是憑借這些項目的磨合,實現了監管機構、采購人、供應商以及集采機構4方政府采購當事人都滿意的和諧局面。
民生項目:論證預警避免質疑
“去年的高增長率是由于一些不可比的因素。”于宙這樣解釋2010年實際采購額119%的增長率。據了解,2010年長春市委、市政府增加了民生項目的投入,包括公安局的“天網”工程、市政環衛部門的清雪設備以及地下管網普查監測工程等項目。
于宙告訴記者,民生采購涉及資金多、關注度高,中心接到這幾項重特大采購任務后,深感使命重大,中心為此探索出一套重大項目預警機制。首先,此類項目在各部門執行過程中,及時溝通,建立多部門協商制度,共同研究采購方案,剖析和解決可能存在的問題,保障項目的高效、順利開展。其次在落實采購需求時實行專家前期評估的辦法。“雖然多花了點專家費,但這和節約的資金比起來是值得的。”于宙說。
據了解,推行前期論證和預警機制,讓采購人和供應商都心服口服,有效避免了質疑投訴。
座談交流:實現溝通無極限
“上至法律問題的觸碰,下至盒飯的購買。”于宙這樣形容中心舉辦的一次采購當事人座談會內容。“在政府采購活動中,人的因素很關鍵。”于宙表示,正是為了實現多方滿意的局面,中心與采購人代表和供應商代表分別進行了座談,與他們進行全方位的交流與溝通。
在座談會上,有采購人提出20天公示期影響采購效率,還有供應商提出遇到大標時,中午30分鐘的休息時間來不及吃飯,是否能夠代買盒飯。大家充分溝通后,一些問題當場得到解決,并達成共識。比如公示期必須遵守,這是法律規定,而盒飯問題中心已經決定統一解決。“我們針對座談會上提出的問題,已經與采購辦進行了專題協調,有些問題通過充分討論形成紀要后,將會有一系列的調整措施出臺。”
此外,根據座談中企業提出的流動資金短缺問題,中心積極聯絡和協調,幫助中標供應商開展擔保抵押。經過與長春市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的接觸,目前已有初步意向:擔保公司可以為政府采購供應商提供封閉性貸款,中標企業可以利用政府采購中標通知書或政府采購合同辦理抵押貸款。
內部培訓:鋪一條路點兩盞燈
“中心工作對于我來說是個挑戰,一方面是中心基礎已經很好,再超越就比較困難;另一方面人員素質好,這么好的基礎,如果中心不能取得突出成績說不過去。”于宙向記者道出他的思想壓力。
為此,中心開始從法律學習入手,每周三及周五下午學習《政府采購法》、《招標投標法》等,提高對政府采購業務的理論認識,;對照法律制度規定,梳理中心工作業務流程、制度辦法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整改措施和提高意見,完善制度建設和工作機制。
“一開始有些同事不理解,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大家都明顯感到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都有所提高,開始意識到培訓的必要性。”于宙告訴記者說:“法律學習就是要中心工作人員知道怎么做是對的,怎么做是好的,指明一條路。此外我還要在旁邊立上兩個探照燈,讓人看到偏離這條路,兩邊就是萬丈深淵。”
長春市市直機關“先進基層黨組織”、“長春市青年志愿服務先進集體”、“長春市政務中心優秀窗口單位”等一系列榮譽……一年來,長春市政府采購中心獲得了一系列的榮譽,于宙說:“這些榮譽是上級領導對中心的鼓勵和支持,榮譽的背后也是沉甸甸的壓力,為人民采購的神圣使命永遠記在長春市政府采購中心每一位工作人員的心中。“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梢云圃?、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