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大事還需發動多方力量
地方兩會聲音
辦大事還需發動多方力量
曾志權
1月29日,廣東省省人代會計劃預算委員會召集近40名專業代表就預算審查進行座談。
廣東省財政廳廳長曾志權在會后表示,代表提的問題很專業、很到位,“年初為什么要那么多錢?年底怎么還有那么多花不出去?是不是應該追責?”“如果嘗試將履職成效編入預算,至少可以推動兩方面的進步:一是厘清職責,二是讓財政資金流向越來越清晰。”“現在主體稅源減少,而剛性支出增加,提供配套資金壓力非常大。希望可以減除或全免生態發展區的配套資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也不要光給現金,能否部分用產業項目替代?”
面對上述代表的尖銳問題,曾志權誠懇地表示省里有條件確實該支持,但也要考慮省情。
曾志權透露,在廣東全省財政結構中,省級可支配財力僅占22%。“有些事如果不是省市縣通力合作,全靠省級財政將難以為繼。”他進一步列舉數據表示,目前,僅廣州、深圳、東莞、佛山、中山和珠海等6個市向省里上繳資金,余下15個地市均需中央和省支持。
“講來講去,還是區域發展太不平衡。”曾志權對比東部省份與廣東的差距稱,江蘇省13個地級以上市的財政收入均超過百億元。廣東21個地級以上市僅9個市的財政收入過百億元,還有5個低于50億元。
計算下來,身為經濟大省,廣東省人均公共財政收入僅為1218元,低于江蘇省近3000元,人均公共財政支出又落后約3400元。
“雖然廣東省是財政大省,但卻是財政弱省,與東部經濟發達省份一比差距就出來了,因此,要辦大事還需要發動多方力量。”曾志權表示。
國企貢獻不能光看上繳收益
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是今年廣東預算報告中的“新面孔”。有代表質疑國企資產大、收益小——“不如拿去賣了。”廣東省財政廳廳長曾志權會后向記者表示,國企貢獻需要客觀看待。
預算草案顯示,今年廣東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僅13.1億元,加上上年結余也僅17.8億元。
曾志權認為,目前很多省屬國企大而不強,有些處于發展階段,因此,總體盈利水平不太高。
不過,他強調,國企在拉動經濟社會發展和重要領域支撐作用十分明顯。比如,2011年,廣東省機場集團創造經濟效益640多億元,占全省的1.22%。此外,廣東4成以上電力裝機容量屬于國企,港澳地區供水也全由國企承擔。
“不能光看現在上繳收益有多少,還要看是否履行經濟、社會責任。當然,國企要為民生做更大貢獻,需要通過自身發展壯大來實現。”曾志權說。
國企向財政上繳的主要是稅后利潤,上繳比例是多少?“5%、10%都有。”曾志權回應。
(曉巖編)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