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電子訂單采購:一場協議供貨的突圍
天津電子訂單采購模式專題報道(上)
天津電子訂單采購:一場協議供貨的突圍
編者按:在破解協議供貨“頑疾”的道路上,天津異軍突起,進行了一場名為“電子訂單采購”的變革。這場變革能否實現對原有協議供貨模式的突圍?它的出現會給政府采購各方帶來什么變化?為了讓讀者全面了解這一新型采購模式,本報特對其進行專題報道,分為上下篇刊出,敬請關注。
■ 本報記者 戎素梅
在不抽取專家的情況下,不到2個月時間做完58個項目,完成采購預算1225萬元。
這是天津市電子訂單采購改革交出的成績單。
變革始于今年4月1日。從這一天起,在天津,電子訂單采購替代了原有的協議供貨,凡采購5萬元-300萬元的臺式計算機、便攜式計算機、復印機、多功能一體機等11類通用設備,無需專家評審,由采購人以競價方式購買所需。
醞釀:長達7年的蛻變
了解政府采購行業的人都知道,多年來,協議供貨模式在解決了采購效率的同時,其采購規模小、價格競爭不充分、政策功能無法充分發揮等“天生不足”也給政府采購帶來了不小的麻煩。于是,大宗貨物采購、倉儲式采購、批量集中采購等模式紛紛粉墨登場,各顯其能。
電子訂單采購成為天津的選擇。
所謂電子訂單采購,具體說來,即采購人通過電子交易競價平臺,點選設備標準配置需求和服務,形成電子采購訂單,并在網上發布采購信息,在規定時限內進行公開報價,以最低報價確定成交供應商。該采購模式取消了專家評審環節,建立起了采購需求標準庫和商品庫,在規范采購需求、延伸政府采購標準化、實現從采購到使用的全過程記錄等方面,完成了對原有協議供貨模式的突圍。
“自2007年起,天津市開始實行協議采購和定點采購,幾年來,在保證公平競爭、提高采購效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與政府采購監督管理的工作要求還有很大差距。為此,我們管理部門和執行部門共同醞釀了這場采購模式的革新。”天津市財政局政府采購辦公室(以下簡稱“采購辦”)處長栗慶林介紹道。當然,在法律框架內對評審專家進行約束和限制,減少廢標,也是促使天津力推電子訂單采購的另一層原因。
從構想到現實,歷經7年之久。
天津市政府采購中心(以下簡稱“采購中心”)副主任吳爽是這場革新的參與者。
她告訴記者,早在2006年,該市便設想將部分通用類產品通過電子手段進行采購,經過不斷充實、完善理論構思,2012年開發出電子競價平臺,經過進一步完善,平臺于今年4月正式運行。
那么,為何將這11類辦公自動化通用產品納入改革范疇?
“第一,這11類通用產品的技術參數、配置要求和服務標準較為統一,不同廠家的產品有同質性,為電子訂單采購的多品牌、多廠家競價模式奠定了基礎。第二,采購需求標準庫的建立,減少了采購人的個性化需求,維護了各品牌、供應商平等參與競爭的權利。第三,這11類產品市場成熟,供應商只需按采購需求選擇成熟的產品即可參與競價,能保障采購質量。”栗慶林解釋道。
孵化:搞定2個關鍵環節
三流企業賣產品,二流企業賣服務,一流企業賣標準。無論哪個行業,標準都是最基礎的,也是最難的。政府采購一直缺乏統一的資產配置標準,要想做好電子訂單采購,其難度可想而知。
“上述11類設備的技術參數、配置要求和服務標準為基本要素,由廠商負責維護技術和服務的標準配置內容,形成產品配置和服務標準,并更新產品。采購中心則在充分競爭的前提下,對產品進行審核,審核后的產品方可進入商品庫。”采購中心主任陳燕平告訴記者,一場接一場的協商會,一聲高過一聲的“辯論會”,已成為天津政府采購人腦海中建立采購需求標準庫的全部記憶。
硬件產品標準還好說,令人撓頭的是具體服務款項。“這是一項極為耗時耗力的工程,它需要與廠商、供應商反復溝通,逐條明確,在大家可接受的范圍內達成共識。”陳燕平解釋道,哪些是免費服務,哪些是額外服務,需要逐一明確下來,如3年免費質保和5年質保的差異,必然涉及額外付費。此外,還有品牌。“我們都知道,LV的包與天津大胡同里賣的包的最大差別在于品牌。但誰能說清楚,如何衡量品牌的價值?”天津政府采購人的提問,沒有一家企業能夠說清楚。“既然是這樣,我們把問題擱置,對產品的后期使用進行跟蹤、記錄,看看能不能從后期的使用中發現一些規律,來為品牌定價。”因此,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條款,采購人評價被列入電子訂單采購,它不僅列明了具體評價內容,如打印機的預熱時間、打印頁數等,而且還對后期的維護、保修、使用成本、服務等進行實時記錄。
“較之此前,取消專家評審、減少人為干擾,是電子訂單采購模式的最大特色。而第二個特點是更便捷了。”據栗慶林介紹,電子訂單采購將原本100萬元以下項目的信息公告由2個工作日縮短至1個工作日,100萬元以上項目的信息公告時間則由20天縮短至3個工作日,再加上省去了招投標文件的制作時間,大大提高了采購效率。但更為關鍵的是,電子訂單采購建立起采購需求標準庫和商品庫,在采購需求階段明確了采購標準,廠商無法將高端配置產品放進商品庫,從源頭上避免了豪華采購。“這是對采購人和供應商的慣性思維的重塑。”栗慶林這樣評價標準庫的意義。
“以前我們自己填寫采購需求,再以文本形式提交,比較繁瑣,也容易出現參數錯誤等現象。新系統只需要點選各項配置,就能自動生成電子訂單,挺方便的。”天津市紅橋區房地產管理局劉東紅如是說。天津市民族事務委員會一位負責本單位政府采購的工作人員則告訴記者,多少有些受約束,但多品牌的競爭確實更加充分了,基本辦公需求都能得到滿足。
采訪中,記者還聽說了一件趣事。
電子訂單采購推廣之初,天津市某大學設備處負責人并不是很贊同。“他的工作是匯總全校的采購需求,并承擔部分管理執行任務。前些天,他打電話給我,說以前老師們需要買什么,由他統一上報。現在,他讓老師們自己去天津市政府采購網上看,只有商品庫里的產品能買,大家逐漸了解政府采購是怎么回事了。借助電子手段,他的工作量也大大減輕了,他很高興。”這個轉變,讓吳爽和她的同事們很開心。
問世:競爭充分各方滿意
在采購中心的會議室,工作人員為記者演示了電子訂單采購從項目立項、發布采購信息、在線競價、發布成交結果到簽訂合同的全過程。
以臺式計算機為例,由于各品牌針對每一配置要求都有成型產品,以CPU、主板、內存、硬盤、顯卡及光驅類型等技術參數為關鍵字段,采購人只需從采購需求標準庫中點選符合技術和服務的標準配置內容,就可形成完整的項目需求。各品牌則針對項目需求,選擇適當產品,在技術需求和服務標準統一的情況下,以最低價中標確定成交供應商。此外,該系統還引入了商品庫自動篩選功能。采購人點選項目需求、形成委托后,系統將自動判定商品庫中是否具有3個或3個以上不同品牌的產品。如果有,才能進入競價環節;否則,系統將退回委托,要求采購人更改項目需求。
在電子訂單采購模式中,在線競價僅需3小時。“雖然這個時間較短,但供應商可以訂購我們的短信平臺‘政采通’,能自動接收采購信息,保證競爭的充分性。”陳燕平為記者介紹了這一“法寶”。
“以前,我們不知道評標開始和結束時間。現在,3小時競價結束后,就能從網站上看到成交結果,更便捷、更透明了。”天津市民族事務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說。
感受到便捷的還有供應商和廠商。天津市筑瑞科技有限公司經理郭建寶十分高興地說:“現在我們再也不需要選型號參與競標了。因為配置標準庫統一了標準,不符合采購人點選要求的產品不能參與競標。而且,目前采購的都是主流、成熟品牌,投標并未受到限制。”
聯想集團京津冀政府行業經理曾征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跟以前相比,我覺得更透明、公正了,對廠商來說,我們只要把重心放到提高質量和服務即可。”
郭建寶還告訴記者,在維護、更新商品庫時,無論是廠家還是代理商,都接收到政府采購釋放的強烈信號——性價比高、服務好、節能環保的產品更受肯定,因此,企業將對產品品質的提高、價格優惠的增加及服務水平的提升傾注更多精力,大大促進了市場培育和良性運行。
至此,一場受到政府采購各方當事人肯定的協議供貨的突圍正式啟動,它的終極目標是公平、高效、高質。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