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采援手“史上最難就業季”
政采援手“史上最難就業季”
提供職場演練機會、搭建信息平臺、評估就業效果、落實就業補貼等新型服務類采購“輪番上陣”
■ 本報記者 戎素梅
全國共有699萬名高校畢業生,在京學生就業簽約率不及3成——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的2013年,引發了一場社會群體性焦慮。
據記者調查,針對這一情況,各地已開始依托政府采購項目,為緩解就業壓力提供多種對策。提供職場演練機會、搭建信息平臺、評估就業效果、落實就業補貼等新型服務類采購的“輪番上陣”,顯現出政府簡政放權、強化服務職能的趨勢。
提供“實戰”機會
據調查,多數畢業生期待就業前通過職業見習、模擬面試、職業測評等找準就業方向,熟悉職場規則,提升自我求職能力。
今年4月以來,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陸續完成《求職指南宣傳片》制作公司選定、“‘青年啟航’求職能力提升計劃”、職業能力測評等采購項目,幫助該市大學畢業生盡快掌握求職技巧、參與職場演練。
據悉,為幫助求職者了解求職過程的每個重要環節,提高求職成功率,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計劃今年制作5部《求職指南宣傳片》。通過組織談判,最終確定了宣傳片的制作單位。
而“‘青年啟航’求職能力提升計劃”項目更有針對性。記者了解到,在該采購項目中,中標公司必須組織10場模擬面試活動、1-2次全市性扶持失業青年就業啟航計劃的大型咨詢活動;舉行10場職場體驗活動,如企業參觀、頭腦風暴等;編制15000本青年就業專題讀物,向全市失業青年宣傳啟航計劃。
對于當前備受畢業生青睞的職業指導活動,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認為,傳統的測評主要采取交流訪談、履歷分析等主觀方法,影響了測評的準確性和科學性。因此,該中心希望借助標準化的模型和工具,對求職者進行專業測試,提升對個人綜合素質的整體評價水準。對即將踏入職場的畢業生來說,這種職業指導更為專業、準確。據了解,廣西柳州等地也組織了職業測評軟件的采購。
搭建信息平臺
除提供面試培訓、職業測評等途徑外,通過政府采購,搭建就業信息公共服務網絡,是當前各地較普遍的做法。
在廣州市南沙區,為落實就業專項資金補貼,該區通過對軟件公司的公開招標,擬建立資金審核管理自動化平臺。“這是我們第一次進行此類項目。”南沙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人黃鏡華告訴記者。
“就業專項資金補貼項目的管理,涉及多個項目的審核及審批。”黃鏡華介紹起南沙區的情況。
“根據我區相關規定,需對各項補貼項目獨立開發審批業務程序,審核申領補貼對象的資格和材料。因此需實現市區兩級數據同步,建設我區就業服務信息庫,實現人員信息的自動化審核比對,對符合條件的人員或單位核發就業補貼資金。”黃鏡華說。
此外,還有北京石油化工學院圖書館建設項目,采購包括中國大學生就業知識服務平臺在內的各類資源數據庫;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開展了就業信息公共服務網絡建設項目設備采購競爭性談判采購;杭州市勞動就業事務管理信息系統應用軟件2013年度維護項目,采購內容包括就業再就業協查、市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網和市見習訓練等模塊的日常維護工作;哈爾濱市則開展了就業地圖網絡工程采購項目等。
評估就業實效
畢業生就業情況究竟如何?部分地區創造性地開展了對就業需求、培養效果及見習基地、創業基地的績效評估。
安陽工學院是一所以工科為主的全日制本科院校。今年6月,該校進行了一場特殊的政府采購——選擇符合條件的企業,對2012屆、2013屆、2014屆畢業生社會需求與培養質量進行半年后跟蹤測量評估,由安陽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政府采購科(以下簡稱“采購科”)負責組織實施。整個項目持續3年,今年是第一年。
“中標供應商需在今年年底前提供第一份評估報告。”采購科項目經辦人韓志光介紹道。他表示,評估內容包括診斷與總結、培養結果與畢業生評價、培養過程分析、技術報告四部分。通過對學生所在院系、專業畢業半年后的就業情況等進行排名,并與本省本科或同類院校對比,生成圖表或說明性文字,經過統計分析,得出就業競爭力指數、就業現狀滿意度、就業質量、就業特色與優勢(包括職業特色與優勢、行業特色與優勢、用人單位特色)等信息,為今后的學生培養和就業提供借鑒依據。
記者還了解到,近幾年,上海市就業促進中心均通過招標采購方式,確定對該市職業見習基地、創業基地的評估機構。以今年為例,該中心選定了6家企業,對全市約1500余家見習基地的見習運作績效進行評估;擬招取2家企業,對全市約300余家創業見習基地的基本狀況、見習工作的規范性和實施效果進行評估。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廣東中山等地還借助政府采購,為見習學員購買綜合保險,以規避其見習期間所遇到的各類意外風險。
除上述新催生出的服務類項目外,事實上,定點技能培訓院校、政府購買公益性崗位等持續多年的項目,已逐漸彰顯出良好的社會效益。
據人社部部長尹蔚民透露,未來5年,高校畢業生數量還將保持在年均700萬人左右的高峰。大學生就業仍是待破解的難題。成功之道教育集團董事長張冉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根本上解決就業難,必須進行教育創新,把心理學教育全方位植入教學內容,培育學生的心理資本,包括自我效能感、希望、樂觀、堅韌等核心要素。他建議,可依托人社部培養的心理咨詢師,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把心理教育落到實處。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