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為民之心 行務實之路 修清廉之德
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主任王力達:
懷為民之心 行務實之路 修清廉之德
政府采購行業如何落實群眾路線精神,完善相關工作?日前,《中國政府采購報》記者就此采訪了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主任王力達。
王力達認為,處在新的歷史時段,在全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十分必要。那么,究竟什么是群眾?哪些是群眾?對此,我們應該有個清醒的認識。我們黨所面對的真正的群眾應該是廣大的老百姓,其中既有黨員,也有非黨員;既有黨員干部,也有非黨員干部。從歷史上來說,我們黨是一個從群眾中走來的黨。在建黨之初,我們黨就是成立于群眾之中的,黨的發展壯大也是從群眾中走來的,它的根本宗旨是代表廣大人民群眾,所以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擁護。這是我們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非執政到建立新中國,黨領導全國人民走向富裕、文明、民主的一個過程。此次群眾路線教育活動,聚焦群眾,我們就應該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這是我們黨的政治本色。
黨的教育實踐活動以為民、務實、清廉作為主要內容,抓住了本質。為民是政治追求,領導干部要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永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治本色;務實是責任的擔當,要求領導干部勤奮工作,真抓實干,務求實效,保持腳踏實地的實干精神;清廉是從政的準則,要求領導干部秉公用權,不謀私利,堅守廉潔從政、修身立德的政治底線。
政府采購面向社會公眾,是備受社會關注的一項工作。采購中心作為執行機構,在政府采購工作中踐行為民、務實、清廉,對于提高政府采購工作公信力和滿意度,樹立政府部門良好形象,具有重要的意義。王力達強調,從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的開展情況來講,圍繞此次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第一,強化服務意識,牢固樹立為民的思想。
采購中心的職能定位決定了它的服務屬性。從大的方面說,要服務于經濟和社會建設,服務于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社會的發展;從具體實際工作來說,就是要強化為采購人、供應商和評審專家服務的意識,把“三個服務”貫徹于采購的全過程。
一是為采購人服好務。對于指定項目負責人、辦理人,認真聽取深入了解采購人的需求,及時溝通商務、技術評分細則等條款,公開聯系電話,耐心解答問題,在項目組織中編制符合采購需求、切合市場實際、引發充分競爭的采購文件,最大限度地體現采購人的需求,同時嚴格項目辦理時限,不無故拖延辦理時間,保證采購時效,為采購人采購物有所值的產品。
二是為供應商服好務。及時公開采購項目的一切商務、技術服務條款及評分細則,并在網上公開征求所有潛在投標人、投標供應商的意見建議,排除一切限制和歧視性條款,為供應商提供公平競爭的平臺。以高度負責的精神,編制完整、準確、明了的采購文件,提高供應商編制投標文件的針對性,最大限度地避免供應商投標失誤,有效降低項目的廢標率。
三是為評標專家服好務。通過語音電話,短信提醒等方式,及時通知評審專家評審信息。確保評審專家按要求參加評審活動。評審現場配備必要的錄音錄像設備,消除干擾評審的潛在因素,保證專家公平獨立的評審。
第二,樹立求真的觀念,大力鍛造務實的作風。
政府采購政策性強,程序性強,每一項制度、每一種采購方式和手段,是否貼近實際、貼近工作、貼近群眾,對于提高政府采購工作的滿意度至關重要。
一是制度辦法要務實。目前,采購中心的制度辦法有40多項,多數是中心成立之初制定的,現行的12個采購制度范本是2007年制定的。隨著政策要求和工作程序的調整,必須以務實的精神進行清理,修訂不合時宜、不切實際、缺乏操作性的制度辦法,主要是招標文件范本;制定切合實際、簡便易行、管理有效的制度辦法,主要是邀請招標、競爭性談判、單一來源采購流程和工程公開招標流程;廢止脫離實際和已經過時的制度辦法,主要是內部操作流程。今年,要初步完成清理修訂和制定工作,建立起制度體系的框架。
二是采購組織形式要務實。《政府采購法》規定了5種采購方式。對于適用范圍、采購程序作了原則性規定。10年過去了,政府采購的任務和需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亟待對采購組織方式進行調整和完善。新一期信息類協議供貨招標采購,改變了過去價格靜態管理,提出了市場可買、價格可比、配件通用的原則,引入了電子商城動態監控市場價格,每月系統強制刷新,并在網上公開成交價格,確保產品成交價低于市場平均價,有效解決信息產品類產品價格虛高的問題。信息類產品批量集中采購存在質量和效率問題,各部門對此反應比較強烈,對于這種普遍意見比較大的采購方式,我們也要樹立實事求是的態度。行不通的就要敢于改,敢于向職能部門諫言獻策,所以這也是一種求真務實。對于批量集中采購,我們下一步將拿出一些對策來改變存在的問題。
三是信息化手段要務實。幾年來,我們以需求為導向,不貪大求洋,不盲目攀比,通過采購開源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和編程軟件,以最低的投入實現軟件正版化,大大降低了信息平臺的建設成本。新的開評標場所的信息化建設,仍以務實的精神,采取租賃的方式建設政府采購平臺系統和開評標音視頻監控系統,由出租方負責租賃期內的系統升級、運行、維護,提供全套硬件、軟件、安全、帶寬和數據容災備份,同步實現云計算數據的應用,這種方式既不需要前期投入,解決了資金缺口問題,又使我們中心的信息系統達到了高效、穩定、安全、可靠的新水平,同時也符合當前提出的政府購買服務的發展趨勢。
第三,強化制約,努力營造清廉環境。
權力制約是政府集中采購的制度精神,也是實現黨員干部清正廉潔的重要保證。
在內部制約上,我們堅定不移地實行“兩個分離”。一是流程分離。去年,采購中心增設了項目評審處,這不是內設機構數量的簡單增加,而是運行機制的根本轉變,核心是將過去按項目類別轉變為按采購流程設置內設機構,實現流程前段和后段的物理分離,從機制上降低尋租空間,從去年年底開始試運行,項目評審處與業務處相互制約的作用得到顯現。二是崗位分離。今年10月份,公開招標流程正式運行后,就可以實現“五個分離”,即編制采購文件與審核采購文件相分離,編標人員與開標人員相分離,評審專家抽取與使用相分離,評標組織人員與履約監管人員相分離,招標采購與質疑投訴處理相分離,形成相互協調、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工作機制。
在外部制約上,要堅定不移地實施“兩個公開”。一是采購信息的公開,在網上發布采購需求和資質條件,公開征求意見,組織專家論證技術和服務需求,并要求有關供應商參加,發布采購公告,公布商務、技術、服務條款及評分細則,向供應商發送中標、未中標通知書,附投標供應商符合性資格審查表和得分匯總表,網上公開質疑事項和質疑答復,網上公開協議供貨、定點采購、電子驗收單,最大限度地公開政府采購信息、程序、結果和合同履約情況。今年剛招完的信息類產品的入圍產品、價格及成交結果要面向社會公開,這項工作已經開始做,并收到好的效果。二是開評標現場公開。開評標時,開放開標現場,邀請采購人,投標人,財政、監察、審計等監管部門人員,采購人派出紀檢監察人員和相關媒體參加;開放評標現場,財政、審計、監察部門,以及采購人派出的紀檢監察人員可以在評標現場監督;開放監控室,采購人、投標人代表及相關媒體可以在監控室通過電子屏幕實時監督評審過程。
這是我們在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中的一些做法和思路。總之,就是要把實踐教育活動落到實處,促進作風轉變,對工作水平有一個新的提升,這才能體現教育的效果。心系群眾、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權、務求實際,才能贏得人心。所以,要在政府采購一線,懷為民之心,行務實之路,修清廉之德,通過實踐教育活動,在自我凈化中陶冶情操,在自我完善中修養品德,在自我革新中塑造形象,以期達到自我提高的目的,要以扎實的過硬作風,推動政府集中采購的健康發展。
(記者 顏曉巖 趙家旺 報道)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