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建新:“摸著石頭過河”不等于“漫游”
羌建新:“摸著石頭過河”不等于“漫游”
安徽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建設路徑、模式的選擇看似豐富多樣,這一方面固然反映了地方政府對于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建設制度創新的積極探索,但從另一個方面也反映了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制度建設“頂層設計”的迷茫。盡管改革從某從意義上來說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但“摸著石頭過河”絕不等于無目的的“漫游”。
從安徽各地公共資源交易市場不同的建設模式來看,至少可以引起我們思考以下問題:
第一,統一、規范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建設,究竟是只建設一個有形的公共資源交易的場所,還是建立一個公共資源的交易服務或中介機構?我的理解,六安模式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似乎是交易場所的概念,把分散的代理機構在地理上集中到一個場所,共用一些交易設施分別從事相關交易代理;而合肥模式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似乎是統一的交易服務或中介機構的概念(當然也會包括建設統一的交易場所),當然內部劃分不同的業務部門。
第二,即使是公共資源交易市場是統一的交易服務或中介機構的概念,就真的需要“疊床架屋”對應地設立統一的監管機構嗎?在六安模式下,行政服務中心實際上是對交易場地的管理,這是必要的,但它并未“越俎代庖”代替相關監管部門對公共資源交易代理業務本身的管理;而在合肥模式下,在統一的交易服務或中介機構之外,又額外設立了一個統一的監管機構。但問題在于,不是機構建得越多,監管就越有效。實際上,在合肥模式下,統一市場中開展的各種類型的公共資源交易代理業務沒有也不可能脫離原來的“婆婆”,在這種情況下,增加一個“婆婆”就似乎顯得多余。
(羌建新:國際關系學院公共市場與政府采購研究所副所長)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梢云圃?、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