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對協議供貨價高說再見
■ “政府采購控價”系列報道
通過引入第三方價格監控、網上競價、網上簽約等多種手段——
重慶對協議供貨價高說再見
■ 本報記者 吳敏
通過引入第三方價格監控、網上競價、網上簽約等多種手段,重慶市狠治協議供貨價高頑疾。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該市協議供貨電子交易平臺平均成交價總體低于市場平均價。
第三方動態監控
從今年上半年該市協議供貨電子交易平臺成交價格來看,重慶市協議供貨商品除了筆記本和臺式機由于服務標準不同,其成交價略高于市場平均價1%以外,其它商品價格都低于市場平均價,平均成交價總體低于市場平均價1.8%。
重慶市財政局政府采購處(以下簡稱“采購處”)負責人告訴記者,2011年起,為了解決協議供貨部分商品性價比不高的問題,重慶以“信息透明公開、價格動態監管、效率質量并重”為目標,著手協議供貨管理機制改革。
據采購處負責協議供貨電子交易平臺的工作人員介紹,為把好協議商品價格關,在協議商品的招標過程中,引入了第三方數據監測機構——中國·中關村電子信息產品指數(以下簡稱“中電指數”),投標企業以中電指數提供的市場在銷產品價格為依據,承諾價格變動率(這一變動率是指以中電指數中同種規格型號的產品的即時價格為基礎,進行上浮或者下浮的比例)。另外,在協議供貨網上競價時,中電指數提供的同款產品的即時價格乘以最終確定的價格變動率即為協議商品限價,供應商在協議供貨期間的供貨價格不得高于此商品限價。
電子平臺補位
為了讓協議供貨控價措施徹底落地,從2012年4月起,重慶市正式實行協議供貨網上交易,通過建立全市統一交易平臺,市級、區縣級分別設置子平臺模式,實行全市商品價格和交易信息共享。
政府采購協議供貨電子交易平臺投入運行后,重慶市財政局要求各采購單位購買協議商品必須通過網上查詢、網上競價、網上成交、網上簽訂合同、網上公示成交結果等步驟來完成交易。該局采購處負責人表示,協議供貨網上交易,由平臺自動控制,保證商品成交價不高于商品限價,同時采取供應商網上競價的方式,使得商品價格在限價的基礎上又往下走了一步,從而有效控制協議商品價格。同時,平臺成交的信息直接對接財政信息大平臺,為預算單位編制采購預算和采購文件、財政部門審核采購預算、評審委員會評審項目提供依據。
對于交易平臺的運用,區縣政府采購管理部門和采購單位也頗有感觸。渝中區財政局政府采購經辦人說:“網上交易有效解決了工作量大、價格難以把控、供應商難以監管等問題”。重慶市質量檢測局財務處負責人也表示,通過網上交易,不僅更加方便快捷,且供應商不敢再隨意要價了。
據了解,隨著電子交易平臺逐漸被采購人所接受,交易量也在逐步攀升。今年1月-6月,平臺累計交易3292次,成交額達7722萬元。其中,市級成交額為3346萬元,占總成交額的43.3%,區縣成交額為4376萬元,占總成交額的56.7%。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