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購應引入“投入產出”理念
■ 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政府采購改革之廳局長訪談
政府采購應引入“投入產出”理念
——訪江蘇省財政廳廳長劉捍東
■ 本報記者 程紅琳
在各地如火如荼開展的政府購買服務實踐中,江蘇省亮點頻現,引人注目。
事實上,作為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先行先試者,早在2012年,江蘇省財政廳就出臺相關法規,推進省級政府購買服務改革。從2013年開始,該省財政廳還將21個公共服務項目納入政府采購預算,有力拓展了采購范圍和規模。
然而,在江蘇省財政廳廳長劉捍東看來,與該省政府采購的投入相比,其產出效率依然不高。“政府采購應引入‘投入產出’理念,做到應采盡采。”在日前召開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期間,劉捍東與《中國政府采購報》記者分享了他的思考。他表示,在推動政府購買服務的變革中,政府采購也實現了自我完善,不斷豐富采購內容,克服自身“短板”。
21個公共服務項目圓滿收官
說起2013年納入政府采購的21個公共服務項目,劉捍東如數家珍。“21個項目中,有20個項目通過公開招標完成,僅有扶貧小額貸款項目在公開招標的過程中由于無應標單位,最后通過單一來源的方式完成采購。這些項目通過政府采購都執行得比較順利。”劉捍東介紹道。
記者了解到,從全省標準化考點建設到免費教科書采購,從退役士兵培訓到公務員體檢,從項目評審采購再到課題研究采購,2013年,江蘇省共有數十億元公共服務項目通過政府采購完成。
眾所周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之所以被業內稱之為“硬骨頭”,除了采購操作層面的困難外,更大的困難來自沖破利益固化的藩籬。
“購買公共服務項目通過政府采購執行得還是不錯的,但是在采購的過程中,也存在著問題。其中一些問題的產生,主要是因為動了別人的‘奶酪’。”劉捍東告訴記者,這21個公共服務項目原本由各個部門自行采購,執行政府采購后,原有的一些部門利益可能被觸動。
雖面臨難題,在推進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服務的道路上,江蘇省已經做好了準備。劉捍東告訴記者,2014年江蘇省政府采購公共服務的項目將擴展到30多個,項目總投資規模近20億元。但在他看來,這一規模還遠遠不夠。“我認為應該是200多元億,甚至更多。”劉捍東表示。
建立政府采購公共服務機制
改革中,觸動利益比觸及靈魂還難。那么,江蘇省政府采購如何啃下購買公共服務這一“硬骨頭”?“我有一個比較‘強勢’的做法,就是屬于政府采購范圍的公共服務項目必須通過政府采購,否則不支付資金。”劉捍東說。
梳理該省財政廳近兩年出臺的相關法規,記者發現,在“強勢”推進政府采購公共服務背后,有著完善政府采購預算作后盾。
2012年8月,劉捍東首次提出“1+4預算”理念,要求增加政府采購預算。隨后,江蘇省財政廳相關業務處室通過自行梳理,將2013年預算中屬于服務采購的項目納入政府采購,部署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工作。
不僅如此,2013年,該省政府辦公廳還出臺了《關于推進我省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省財政廳先后制發了《關于推進省級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改革的暫行辦法》《關于積極推進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工作的通知》《江蘇省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指導目錄》等文件,部署并推進全省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工作積極落實。在這一過程中,江蘇省政府采購公共服務機制雛形已經悄然建立。
劉捍東認為,在購買公共服務的過程中,政府采購應完善自身改革,除了完善采購制度及采購標準,科學制定評審方案外,完善政府采購制度的頂層設計尤為重要。
記者了解到,鑒于目前政府購買公共服務邊界不清,江蘇省財政廳于不久前印發了《關于推進我省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工作指導意見》,要求購買公共服務項目凡是符合政府采購條件的,均應納入政府采購的范疇;同時,結合不同公共服務項目的特點和要求,提出對不宜實行政府采購的,要積極探索定額補助、以獎代補等其他形式。
擴大采購半徑 降低行政成本
相關資料顯示,2011年江蘇省政府采購規模首次突破1000億元大關并躍居全國第一。2012年,該省政府采購規模繼續大幅增長,實際政府采購規模達1450.25億元,繼續保持全國第一的規模。
雖然采購規模領跑全國,不過在劉捍東看來,目前江蘇省政府采購更多的是辦公用品等貨物類采購,盡管近年來服務類采購不斷擴面增量,但規模依舊較小。2012年,江蘇全省服務采購規模占政府采購規模比重為4.3%,2013年上半年,這一占比提高到8.5%。
“目前我省政府采購總規模已突破千億元,但是這個數字還遠遠不夠。對于政府采購這項工作,我們投入了很多。”談及政府采購如何做大“蛋糕”,劉捍東表示,政府采購應增加服務內容,加長服務半徑,凡是符合政府采購條件的,均應納入政府采購范疇,依法組織采購。
劉捍東認為,《政府采購法》實施已經進入第11年。過去10年間,政府采購為國家節約了大量的財政資金,但在這一過程中,政府亦在人力、物力、財力上投入了很多。“就目前的采購范圍和規模而言,與政府采購的投入相比,我們的產出效率是不高的。”
因此,在劉捍東看來,對于政府采購這項工作,政府還應引入“投入產出”理念,做到應采盡采。劉捍東認為,引入“投入產出”理念,不是簡單地擴面增量,而是應建立在現有政府采購制度基礎上,豐富采購內容,克服采購“短板”,拓展采購手段,完善采購方式,發揮政府采購應有的作用。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