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了資格審批,代理市場會怎樣
沒了資格審批,代理市場會怎樣
本期嘉賓:
人民銀行集中采購中心綜合處處長 郝愛民
中國招標投標協會副秘書長 李小林
國信招標集團總工程師 荊貴鎖
北京某“四甲”代理機構負責人 毛經理
中融國遠招標有限公司總經理 丁攀
江蘇國際招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吳強
四川省國際招標有限公司總工辦主任 劉春陽
主持人:
本報記者 張靜遠
2013年歲末,在《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中,機電產品國際招標機構資格審批和通信建設項目招標代理機構資質認定被取消。
曾幾何時,這兩項代理資質被業界看作是各類代理資質中準入門檻最高的,尤其是機電產品國際招標機構資格。本期,記者特邀請業界人士,從代理資格審批被取消談起,一起聚焦代理行業管理問題。
誰受到沖擊 誰獲得發展
主持人:曾經,一紙資格證書便是招標代理公司進入市場的準入證、通行證。如今,在國家簡政放權的大背景下,機電產品國際招標機構資格審批和通信建設項目招標代理機構資質認定率先被取消,這是否意味著任何人都可以不受限制地自由進出代理市場了?沒有了資格審批的代理市場會怎樣呢?
荊貴鎖:僅從規定上來看,是這樣的,任何人都可以不受限制地自由進出代理市場。事實確實有些令人擔憂。機電產品國際招標和其他類型的招投標業務差別很大。例如機電產品國際招標主要是采用最低價評標法,政府采購主要采用綜合評分法。一些剛剛成立的代理公司,很有可能因缺乏經驗、不了解此類招標的規定以及相關國際慣例,導致采購過程中漏洞百出;一些項目也許采購程序沒什么問題,但最終中標產品卻難以令采購人滿意。
郝愛民:我非常贊同荊總的觀點。不同類型的招標業務實際上差別很大,機電產品國際招標非常復雜,涉及國際慣例,對英文水平的要求也非常高,遠比其他招標類型要更加復雜。
吳強:是的,我也深有同感。機電產品國際招標的采購標的是機電產品。機電產品和工程、貨物都不一樣,它是高新科技的載體。因此,招標文件中技術參數的編制至關重要,且不同的產品參數要求都不一樣,想拿個招標文件模板套一套是行不通的。因此,要做好機電產品國際招標,公司必須有一批技術能力過硬的專家。通信建設項目招標也有類似的高技術要求。
主持人:那么此番取消上述兩類代理資格審批(認定),對市場會帶來怎樣的影響?比如原本擁有相關資質的公司是否會受到沖擊?一些小公司是否多了發展機會?
劉春陽:不得不承認,我們公司在四川地區的優勢地位必然受到影響。不過相信一些老客戶還是會追隨我們的。
丁攀:此前沒有此類業務的公司,可以通過公司業務整合與戰略調整來進入這一領域,例如人員招聘等途徑。但是這樣可能對公司格局產生較大影響。
荊貴鎖:過去,不少業主在選擇招標代理機構時要求要有“四甲”資質,但其實項目本身并不需要有那么多的代理資格。業主這樣要求,是為了確保代理機構的實力。如今取消代理資格審批后,業主在選擇代理機構時就少了一項判斷的依據和標準。
代理機構如何應對
主持人:從各位剛才談到的可知,取消代理資格審批后,無論是采購人還是代理機構,都有一個規則轉換的適應過程。
劉春陽:對于老顧客而言,肯定有很長一段時間的慣性期。但是過了這段時間后就不好說了。對于川招這樣的老牌國際招標代理機構來說,我們必須抓好過渡期。
吳強:取消資格審批后,市場起決定性作用。但是問題是,我們的招標代理市場是否有足夠成熟的行業自律和足夠有序的行業競爭秩序了呢?市場是否真的能起決定性作用?我不好貿然下定論。
毛經理:其實形勢未必那么嚴峻,不一定需要大家忙著“應對”。因為不少拿到資質的大公司都去各地開設分公司,不少小公司實際上是掛靠大公司代理資格的。從這個角度來看,資格審批管理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早就已經失靈了。
主持人:資格審批取消了,那么該怎么管呢?我想大家擔心的是違規行為會不會更厲害?
吳強:潛規則在機電產品國際招標領域很難實現,因為這種默契需要每一個參與方來配合。而不了解“國情”的外國人就很難達成這種默契。但是行有行規,舊的行政規定拿走之后,新的行業自律靠什么來維護?據我所知,通信建設項目招標代理機構資格認定取消后,中國通信行業協會目前已經建立了行業自律制度。
李小林:目前中國招標投標協會正在著手兩件事:一是建立行業評價制度,讓那些真正在招標代理中能夠說明問題、起決定作用的硬杠杠浮出水面,并成為一道道判斷代理機構實力的標準。二是建立信息公開平臺,市場可以通過平臺查詢到每一家會員單位的信息,以此評估其實力。通過這兩項措施,行業透明度大幅提升,行業自律可以有效建立起來。
郝愛民:不管是機電產品國際招標、通信行業或是政府采購,作為采購人,我們樂意看到權威的行業協會為我們提供專業的考量標準。因為對于采購人而言,行政許可層面的資格管理是個過濾器,以前國家政策幫采購人過濾好了,現在得自己去判斷。
此外,我還想談一點:有一類代理機構必須主動應對這兩項審批資質的取消,那就是政府采購代理機構。不管是以政府采購為主營業務的公司,還是政府采購集中采購部門,日后都可能在具體業務中遇到機電產品國際招標與通信建設項目招標。以前需要2-3個資格才能代理的項目,現在只要有政府采購資格就可以代理了。但資格要求少了,并不意味著對企業實力的要求就降低了。所以,對于此類機構而言,這兩項資格的取消可謂機遇與挑戰并存。
代理行業到底該怎么管
主持人:剛才,幾位嘉賓分別談了當下不同市場主體的應對策略。
最近,商務部審議通過了《機電產品國際招標投標實施辦法》,《通信工程建設項目招標投標管理辦法》正在征求意見中。從中可以看出,在簡政放權的大背景下,招投標代理行業的業務管理正在日漸完善。對此,各位怎么看?
毛經理:有多少注冊資金、多少人員、多少高級職稱人員,這些出現在各類資格管理文件中的條件,果真能說明代理機構的能力嗎?我認為未必如此。在我看來,資格審批管理更像一個強有力的抓手,監管部門可以將不合規定的代理機構依法踢出市場。在當下,如果強行推動業務監管,監管成本也會隨之加大。
更何況招標代理行為還不能算作是純粹意義上的市場行為,它還具有重要的公益服務特性。如果我所講述的情形不幸成真,那么政府意圖通過招標方式實現的政策功能難以落實。
吳強:我不同意毛經理的觀點,我認為政府的管理更加重要。當下取消了資格審批管理,市場肯定會亂一陣子,但這不要緊,市場這只無形的手遲早會調整回來。不要著急,給市場一點時間。但我們必須邁出這一步,因為只有放開代理市場,各家招標代理公司充分競爭,這一行業才能得到長足發展。
但我不同意政府采購過度放權。因為政府采購事業承擔著大量政策功能,尤其很多時候充當宏觀調控手段。幾類招標代理資格中,政府采購是距離市場最遠的一類業務。
郝愛民:我同意吳強的觀點,簡政放權不宜粗放管理,不能一放了事,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主持人:謝謝各位參與今天的沙龍討論。
微博·取消代理資格審批
網友Heluhua:我們可以比較其他發達國家的管理制度,其他企業和個人資格也應盡量取消或交由民間辦理。拭目以待吧。
網友Wjjst:每年全國有成百上千家外地代理機構進京報送資料,交通費、食宿費等合計起來不是一個小數目。有的單位因某些資料欠缺或格式不符合要求甚至需要往返多次,而最終得到的一紙證書卻不見得真能派上用場。
網友發飆的人:過多的資格審批對代理機構而言確實壓力不小。
網友Qinl:資格掛靠的泛濫可以充分說明,某些資格設立的初衷已經不復存在。政府需要下大決心來正本清源。
網友愛有天意:國家取消代理資格審批后,不少行業協會挑起了行業管理這個擔子,但我并不認為交由行業協會管理會更好。不少行業協會都是撈錢的工具,“二政府”現象嚴重。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