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采中心:政采信息公開再升級
批量集中采購投標供應商走進項目評標室
國采中心:政采信息公開再升級
■ 本報記者 程紅琳 陳昂
6月6日上午10時許,在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第四評標室的一側,參加中央國家機關2014年度第二期復印機批量集中采購項目的9位投標供應商代表現場觀看了該項目的評審過程。
這已是國采中心第四次在批量集采項目中嘗試開放評標現場。
7位評審和9雙眼睛
對理光(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王凡而言,這是她首次走進國采中心的評標室,現場感受專家評標。她和其余8位投標供應商代表坐在評標室一側,仔細聽取、過濾著7位評審專家的每一句話。
“麻煩各位老師查看這一包投標人標書的商務部分。在標書質量方面,查看參評單位標書是雙面打印還是單面打印,如果是單面打印,按評分細則要求應扣0.5分。”被推選為此次評標委員會的組長開始逐包組織評審專家對所有投標人進行商務、服務、技術、價格等方面的系統評審。
“寶龍盛業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該包標書是單頁打印,按要求要扣0.5分。”一位評標專家翻看完標書后指出。
首次參加國采中心現場評標的北京寶龍盛業數碼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玉剛不禁伸長脖子,認真聽著評審專家的講解,并留心記下失分點。
“中心希望通過開放評標現場,為供應商提供學習的機會。一方面讓投標供應商了解自身在哪些環節失分;另一方面,也讓未中標的供應商心服口服。”國采中心采購一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自開放評標環節以來,每次評審專家評標結束后,采購中心工作人員都會建議投標供應商與評審專家溝通,充分了解標書制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對標書商務部分失分的供應商而言,他們能夠汲取吸取教訓,今后在商務部分盡量不失分。
據該負責人介紹,今年4月起,國采中心開始嘗試開放批量集中采購項目評標環節。“公開是實現政府采購公平、公正的有效路徑。國務院辦公廳今年3月印發《2014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要點》,要求著力抓好政府采購信息公開,逐步建立政府采購預算、執行、結果全過程信息公開制度。這是自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實施以來國辦首次提出加強政府采購信息公開。在批量采購項目中開放評標環節,正是對國辦相關要求的積極響應。”上述負責人說。
標準化“先行一步”
事實證明,國采中心開放批量集采項目評標現場,受到了供應商的歡迎。
“廠商能在評標時親眼見到、親耳聽到自身的優勢和劣勢,找到與其他廠商的差異,有利于今后更好地部署投標。”柯尼卡美能達相關負責人這樣評價國采中心的這一創舉。
宏碁電腦中國區副總裁宋京華告訴記者,開放評標現場,能在增加評標透明度的同時,讓供應商更好地了解采購需求,便于供應商調整市場戰略。
“目前,批量集中采購的評分標準已經十分細化了。評標結果公示后,投標人能清楚地看到自己每一項的打分。國采中心將批量集中采購作為開放評標的試點項目,反映出批量集中采購在標準化采購方面走在了前列。”評標室外,一位投標供應商表示,對于國采中心此次開放評標現場自己并不驚訝,國采中心只是在已有的公開基礎上邁進了一步。
對于批量集中采購項目評分標準的細化,部分供應商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富士施樂投標負責人認為,標準化不僅體現在采購需求上,還體現在供應商投標產品上。超過配置標準越多的產品,在打分時差異越小,這就要求廠商嚴格按照招標文件要求投標。
國采中心相關負責人肯定了上述觀點。“之所以選擇批量集中采購作為開放評標現場的試點項目,是因為該項目從2011年試點至今已經較為成熟,而且評標完全按照相應的產品配置標準打客觀分。”該負責人解釋道。
責任編輯:lilei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