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心愿
【我的父親母親】
母親的心愿
■ 文猛
在中國,一個人一生中最先學會的一句話是媽媽,我們學會的第一句話是——奶子。
從發音的簡潔、呼喊的明快、傳統的習慣,媽媽絕對是最美的詞語,可是,我們呼喊的就是那個有些拗口甚至有些羞澀的詞語——奶子。大哥這么喊,自然也教會我們這么喊。
我們喊媽媽的人,是我們隔房的伯娘。母親說,大哥生下來不好養,總是生病,鄉村的老人說要抱養給伯娘,要喊伯娘媽媽。
母親一生有兩個最大的心愿。
第一個心愿就是兒女成群。事實上,這個心愿是很殘忍的,也是母親一生中唯一沒有實現的心愿。
母親13歲嫁給父親的時候,爺爺已經給他還沒有影兒的孫子取好名字:“明發萬代猛勇剛強”。看不出什么中心意思和價值取向,就是響亮。大家笑爺爺,你能養活目前的幾張嘴就不錯了,還八個?
母親真生了八個。
也許是名字陽氣太重,也許是父母命中注定無女,我前面的姐姐三歲的時候生病夭折,讓本來就很瘦弱的母親一下瘦了30多斤。等到母親從悲痛中緩過來,她決定還要生個女兒。可惜,我的到來讓母親再次失望,母親喊我的小名叫“六妹”,算是給自己一個安慰和下一個孩子的希望。
母親看不清兒子們的未來,可是又很想知道兒子們的未來,我們小的時候,母親是鄉場上算命先生的常客,她總是以愛的名義去打探著兒子們命運的風聲,提前去兒子們人生未來的現場踩點、布置,甚至從不厭煩地期盼和祈禱,母親希望在兒子們命運的出口或者轉角的時候能夠知道些什么能夠為兒子們做些什么,等著總比碰著踏實。
有了最小的弟弟之后,母親堅持要生個女兒,最小的妹妹還真是女兒。
妹妹賀滿月那天,我那兇狠的二舅送來一升新米,對渾身無力的母親吼道:“只知道生,你養得活不?”結果飯也不吃,罵罵咧咧地走了。
為了一大家人的口糧,母親生完妹妹剛滿月就開始下地掙工分。結果悲劇繼續發生,妹妹還是沒有活下來。
母親第二個心愿是給每個兒子娶上媳婦。
老婆,孩子,熱炕頭,這是中國老百姓最大的幸福。父親母親想不到更高更遠的幸福,給每個孩子房子,給每個孩子娶上媳婦,就是他們所能想到的最大的成就。
我們每個弟兄長到7歲時,父母交給我們的不是糞筐、不是牛繩、不是木犁,交給我們的總是嶄新的衣服和母親縫制的新書包。
別人家的孩子當兵走了,招工走了,當村干部了,母親沒有抱怨,沒有嘆息,母親說鄉村的路很多,是路總得有人走,早走晚走都得走。
母親用一種中國女人堅守的力量激勵著我們,母親總愛說兩句話:“人人有口食,不論早和遲”,“鐵樹也有開花的時候”。我們知道我們的今天是這個偉大的國家給了我們一切,是這個美好的時代給了我們機遇和希望,但是母親的堅守母親的堅信母親的堅強給了我們向天空無盡伸展自己的力量。
在兒子們媳婦的問題上,母親是很有套路的。沒有女兒,母親以想女兒的名義,在周圍的村莊,在親戚朋友家中,哪家有長得稍微漂亮的女孩,母親總是想方設法去認作干女兒。母親有一手很漂亮的針線活,她給干女兒扎鞋墊,做布鞋,買新衣。母親有很棒的飯菜手藝,她能夠把最普通的糧食做出很多的花樣。母親就是為了把那些干女兒請到家中來,萬一哪個干女兒看中我們哪個弟兄,母親就了了最大的心愿。把傳宗接代和穿衣吃飯一同視為人生最高追求的母親,一生中就在那片黃葛樹、老鷹巖、盤龍河界定的她心目中最大最寬的世界中,為在外面讀書工作的兒子守望著村里那些姑娘,守望兒子最美好最實用的愛情。
我不知道現在遠離父母的孩子們閱讀墻上日歷時是怎樣一種心情?那些揪心的日子里,我和我的兄弟們最怕見到的就是教室墻上的日歷和學校門衛室的黑色電話機。一見到它們,我們就遙想起母親在那一個又一個阿拉伯數字命名的日子里,用枯瘦的雙手去耕耘那大片貧瘠的責任田地,用土地上菲薄的收成,一次次走進藥店給父親和爺爺抓藥,一次次走進郵政所給天南海北讀書的兒子寄錢,用她生命的陽光照耀著家中每一個人,用她弱小的身軀把小山村那輛叫“文家”的破車拉過那些寒冷的冬季。
父親走了,為了工作,我們還得離開母親,在那些離開母親的日子,我們總是捧著母親那一針針繡出的鞋墊,走上陽臺,看秋陽正在西方的天空一點一點地下沉、黯淡。母親啊,那些日子,我們最怕您站在大門口望我們的小城,望山梁上那顆秋陽,我們怕看落日、殘荷、秋葉……
2017年5月2日,同著31年前父親去世一天的日子,但在母親的農歷中那天是四月初七。
我受邀去彭水參加一個全國知名作家彭水采風活動。早上給母親電話告別,母親說去吧,回來的時候不要慌,有哥哥們在的。我就很奇怪,還沒有出發就說回來的事情。
到達武隆轉車的時候,二哥電話說,母親送醫院了。
到達彭水的時候,二哥電話說,母親正在往家中趕。
晚上舉辦作家見面會的時候,二哥電話說,母親走了……
驚慌失措趕回家中,我這才明白母親跟我說的最后一句話。
相片掛在鏡框中,那是母親很早以前記錄下的笑容,最后一次看我們,最后一次看這個世界,以不在場的方式。
母親躺在棺材里,棺材放在黃土里,我們跪在風聲里——
“媽媽!媽媽!媽媽!”
大雨傾盆而下。
(作者系重慶市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重慶市萬州區作協主席,現任職于重慶市萬州區財政局)
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