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谷燒
【鄉情鄉韻】
苞谷燒
■ 魯珉
苞谷燒,就是苞谷酒。老家曾經家家戶戶喝的酒。
苞谷就是北方的玉米,旱地作物。對于缺水的山區來說,是主要糧食作物。
金黃的秋,苞谷也黃了。撕開苞谷葉子,露出的是黃燦燦的苞谷米。農人并不去掉苞谷葉子,喜把飽滿的苞谷懸掛在屋檐下,昭示著一季的收成滿滿。
多余的苞谷,便用來釀酒。釀出的酒,就是苞谷燒。
農人,特別是男人,多能喝酒。那個年代,沒有多的現錢,也就不能在供銷社買酒喝。于是,自釀的苞谷燒就是首選。
曾經一個時期,老家是十家農戶一家酒。釀酒的工藝祖輩相傳,可釀出的酒,有好有差。村東頭的杜家,祖祖輩輩釀酒,每代人都有被大酒廠請去做師傅的。幾經歲月更替,一個村子剩下的酒作坊也就兩三家。杜家酒坊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家了。
杜家苞谷燒,口感醇厚,特別是初口,一沾舌尖,滿口彌香,回味悠長。好多人想去看杜家是怎么釀酒的,杜家也不拒絕,讓你看個夠。流程和別的酒作坊差不多,添加的酒曲是自家的,可出來的酒就是不一樣。時間久了,大家都相信那是杜家的家運好。
秋收后,有酒坊的農家門前的道場,都曬滿了黃燦燦的苞谷。若是平房,房頂上也是。遠遠地望去,陽光下泛出金光來。曬秋的時節,是一年中農家最美麗的。
苞谷不能曬得太干,要適度。然后放進大水缸里,加山泉水浸泡。我問杜家,既然要加水浸泡,為啥還要曬。杜家說,曬干了才能將不飽滿的苞谷篩出去。原來,曬是在選料。
浸泡后的苞谷,再上蒸籠。苞谷不是一次性倒進去,而是一層一層地投入。蒸約八成熟時,加沸水,再蒸。若是夏天,酒坊里悶熱,所以,釀酒的師傅都是赤膊上陣。猶如電影《紅高粱》般,煮酒的漢子全是光個膀子。
蒸好的苞谷料,進入密封發酵。這個時候,會散發出酒糟的香味,遠遠地都能聞到。一家煮酒十里香,那香味,如同炊煙一般,也是鄉村的魂。
放酒了,是整個工序最神圣的事。最先放的叫頭道酒,度數高,有糊味,口感差。可有的人就是喜歡喝。最好的酒是二道酒,度數適中,最香,最醇厚,是一鍋酒中的上乘。
若是你遇見一家酒坊正在出酒,作坊主人都會接一碗酒,遞給你。雙手接過來,喝一小口,頓感酒香彌漫。嘴里砸吧幾下,連聲稱贊說,好酒,好酒。
主人聽了,笑意掛在臉上。總會說,沒上次那鍋的酒好。
晚餐時候到了,忙碌了一天的農人,才有時間歇息。一家人坐在小方桌四周,一盤臘肉,幾樣小菜,少不了半壺苞谷燒。喝一口,渾身立馬舒適起來。再喝幾口,話也多了起來。說今年的雨水好,才有這樣的好收成。明年要把那靠山邊的幾分地,改種收益更高的柑橘樹。
女人聽了,也不作聲,只往男人碗里夾臘肉。剛剛會走會跑的孩子也不管,跑到父親身邊,手抓酒碗。男人見了,也不攔,還用筷子沾一點兒酒,喂進孩子的嘴里。孩子嘗了,眉頭立馬緊皺,又跑開了。
農家的日子,就在這樣的苞谷燒香中過著,靜恬。苞谷燒就是農人的生活味道,酙一杯,如同將日子握在手里,慢慢飲下。雖不波瀾壯闊,卻也有滋有味。
(作者單位:湖北宜昌市猇亭區政協)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梢云圃?、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