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透明度”與降低公共采購腐敗關聯度大
【政采“鮮”觀點】
世界銀行根據“營商環境數據庫”的數據分析得出——
提高“透明度”與降低公共采購腐敗關聯度大
公共采購占全球GDP的12%,大約市場價值為11萬億美元。如此廣闊的市場,再加上許多法律限制,供應商需要遵循許多程序確保及時有效地交付公共部門所需的一切。因此,難免會有部分供應商選擇“劍走偏鋒”“以身試法”通過行賄手段獲取利潤豐厚的公共采購合同。關于遏制政府采購腐敗,大家常聽到的一句話便是,“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為防止暗箱操作、遏制尋租腐敗,保證公共采購公平、公正,我們最常給出的建議就是提高透明度。
現有證據表明,公共采購信息的透明度有助于監管與檢查出公共采購的腐敗問題。如在網上發布任何公眾都可以免費看到的招標文件這樣簡單的事情,也可以防止腐敗發生。盡管很多人對此表示質疑,但是,我們現有的數據表明,提升公共采購透明度實際上可以檢查公共采購中的賄賂。我們的團隊與哈佛大學的Edward Glaeser和Andrei Shleifer教授進行的研究中,記錄了187個國家或地區有關“透明度”的公共采購政策法規。我們記錄的內容為,這些國家或地區的政策中公共部門向私營部門采購貨物、服務和工程中的所有程序,如采購意向、采購需求、采購需求的更改、采購示范合同文本、中標信息、未中標原因等是否要求公開。
根據我們的研究調查發現,只有少數國家通過法律形式要求公布上述公共采購信息,如秘魯。雖然幾乎每個國家或地區都要求公開發布采購公告,但有22個國家或地區僅要求采購實體給其所選定的投標人發布招標文件,甚至允許其根據需要進行修改。在近三分之一的研究樣本(52個國家)中,法律上不要求采購實體發布中標通知書。黎巴嫩和緬甸就是其中的一員。研究中,我們將各國的有關公共采購中涉及“透明度”的法規匯總到一個單一的平均加權指數中,并將其與賄賂行為聯系起來(見下圖),我們發現,其中兩者的相關性非常明顯:透明度越高,賄賂行為越少。
公共采購領域采購實體遵守透明度其實非常容易,只需將公共采購過程中的各項工作發布在網絡上,并不需要花費太多精力。但是從中的收益非常大,可以減少將近1/4的政府開支。這就是為什么法國、俄羅斯、泰國和秘魯等國家大刀闊斧地改革以求提高該國的公共采購透明度的原因。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