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鄉愁與遠方
【人生百味】
我的鄉愁與遠方
■ 張燕燕
聽聞要修一條大理到臨滄的鐵路,我歡欣雀躍,一方是遠方一方是家鄉,這兩個讓我牽腸掛肚的城市終于要無縫連接了。
其實,對臨滄人而言,臨滄與大理的聯系由來已久。大理,是地名也是國名,作為“國”,要追溯到千年前段思平創建的“大理國”,作為地名,始于新中國建國之后而今的“大理州”。如今,我們口中的大理其實早已幻化為大理古城的代稱,那個詩與遠方的存在。
臨滄,原為緬寧縣,屬大理專區,1952年緬寧、雙江、耿馬、滄源4縣從原大理專區、保山專區、普洱專區劃出,建立緬寧專區,1954年緬寧縣改為臨滄縣,緬寧專區改為臨滄專區,2004年撤地設市,也就是今天的臨滄市。一捋歷史,原來,500多年前臨滄大理是一家。
看到大臨鐵路站點公布的新聞,我立馬點開:大理至臨滄共設11站,臨滄境內設有6站,途經巍山等站。也就是說,待大臨鐵路全線開通,乘火車從臨滄到大理,僅需一個半小時。
我的第一直覺是想去巍山吃一碗耙肉餌絲,然后奔向我的詩與遠方。火車駛向臨滄,夢安然于大理,大理于我是一個特別的存在,我與大理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我就讀的大學位于大理州那座屹立在風中的城市——下關,大理靈秀的山水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滋養了我的身體與靈魂,我的文學夢想在蒼山腳下洱海之畔的紅磚房中被遠遠喚醒,理大給予我的不僅僅是豐富的文學盛宴,還有老師們諄諄的教導和細致的幫助,以及同窗多年沉淀的友誼。大理給予我的不僅是這座城市的文化記憶,還有溫暖的善意。
2003年,來到這個陌生的城市求學,背包被搶,身份證、學生證、學費全部被小偷收入囊中。車上的乘客陸陸續續下了車,那一刻,呆坐在夜班車上的我,孤獨無依,頭腦一片空白,不知所措。臨下車,一個好心的叔叔遞給我100元錢,告訴我:“先拿去買點吃的吧。”我木訥地接過錢,甚至忘記說一聲謝謝。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那個叔叔的姓名,甚至記不起他的模樣,那100元錢,像一縷陽光點亮了我的內心,對當時的我來說,不只是生存的希望,更是我對世界的希望,感謝他在我孤獨無依的時候給了我溫暖與希望,這段經歷,沒有讓我厭棄這個陌生的城市,反而讓我感謝這個城市,感謝它給予我真誠而又溫暖的慰藉。
陌生的好心人,您遞過來的善心,已成為我與這個城市善緣的開端。我甚至將它當作了我的第二故鄉,畢業多年之后,我依然保持著每年一次去大理的頻率。我一直覺得,去一個地方一次是旅游,而每年一次是深愛,源自于骨子里的款款深情。
從前到大理主要走公路,如遇節假日常常堵車,2013年去大理同學聚會,我們全家早早出發,一路風塵仆仆,到達下關已是華燈璀璨,歷時7個多小時,說好的下午飯最后改成了宵夜。2018年,滄源機場開通到大理的航線,我躍躍欲試,跨越30分鐘的時空我便從滄源機場飛到了風花雪月的大理,可惜,2019年8月,到大理的航線取消,慶幸,我坐到了最后一班航班。2020年10月,滄源開通到麗江的航班,我輾轉從三義機場乘出租車到鶴慶站乘火車再到大理站。跨越290公里,輾轉數小時,我到大理赴一場山海之約。
這一次,最后的秘境臨滄終于可以快速直達,火車駛向臨滄,滿載我的鄉愁與遠方,我與同學們那些約了又約的約定終于要實現了,為了這一刻,古老的崖畫已經靜靜等待了3000年,世外桃源般靜謐的古墨村也已等候多時……火車駛向臨滄,我用一張小小的火車票,連接起鄉愁與遠方的無限切換……
(作者單位:云南省臨滄市耿馬傣族佤族自治縣財政局)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