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缺錢少技術,咋辦?
中小企業缺錢少技術,咋辦?
■ 本報記者 張舒慧
中小企業缺錢少技術咋辦?在今年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紛紛針對這一阻礙中小企業發展的難題建言獻策。
如何破解融資難、融資貴
針對中小企業資金短缺問題,全國人大代表、廣東遠光投資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蔡仲光建議,對信用良好的中小企業加大信用貸款比重。具體說來,一是提高制造業流動資金貸款規模,降低貸款利率,幫助中小企業更好應對大宗原材料價格上漲及較大波動的沖擊。二是加大對中小企業擴大規模及轉型升級的支持力度,大力支持中小企業經營性貸款。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興達鋼簾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錦蘭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建議,為大型優質企業提供專項貼息貸款,為小微優質企業發放小額無息貸款。
在破解中小企業融資貴問題方面,“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降價,優化民營經濟金融服務,繼續引導金融系統向實體經濟讓利。”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委員徐如俊建議,著力構建普惠金融長效機制,進一步推動解決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市市委書記李鴻忠建議,制定更加具體的政策措施,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大力支持制造業企業、中小微企業發展。
如何攻克技術難
針對企業“卡脖子”技術攻克難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天津第一機床有限公司裝配部副主任鞏建麗建議,盡快建立以企業為創新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協同創新體系,加快推進戰略性機床產品技術發展。攻克技術難,最終要落實到人才上。“應給予中小型民營企業職工技術技能等級評定更多自主權,打通技術工人技能評定、職稱通道,加強對一線工人職業技能等級和職稱認定的培訓,進一步提升技能人才薪酬待遇。”全國人大代表、江蘇常州老三集團工會主席李承霞建議。
此外,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飛香建議,進一步明確支持企業攻克“卡脖子”技術的激勵措施。例如,對通過自主創新替代“進口免稅目錄”上的產品或關鍵零部件,且這些產品或關鍵零部件實現了產業化和規模化的企業,給予適當的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政策,同時從“進口免稅目錄”上取消這些產品或關鍵零部件的進口免稅優惠。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