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準采購風險點 織密織牢防控網
培訓加油站
編者按:近日,一場干貨滿滿的“頭腦風暴”在新疆大學上演,這是中國教育會計學會高校政府采購分會2022年的第一期業務培訓及研討會。來自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20余所高校的采購工作者們參加了本次會議。會議重點圍繞采購需求管理、信息化建設等話題開展,與會者各抒己見,為下一步高校政府采購工作打開了思路。
找準采購風險點 織密織牢防控網
——現行政府采購制度下高校政府采購環節的風險點及防控綜述
■ 本報記者 張舒慧
在現行政府采購制度下高校采購環節的風險點有哪些?如何織密織牢高校政府采購風險防控網?怎樣在破局解困中提質增效?……近日,一場富有見地、干貨滿滿的“頭腦風暴”在新疆大學學術交流中心精彩上演。
這是中國教育會計學會高校政府采購分會2022年第一期業務培訓及研討會的現場,來自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20余所高校的采購工作者們立足本校實際,瞄準問題出對策。隨著真誠而不敷衍的交流、熱烈而不對立的討論,一條條看得準、思路清、招數實的“錦囊妙計”為下一步高校政府采購工作打開了思路。
理清需求頭緒
開好頭 起好步
“目前,我們更多地關注采購環節,但今年好幾個標招下來,發現前期的預算也應高度重視。”南京大學招標辦公室主任戴詠梅以一個學院購買報告廳椅子為例做了分析:學院需求很明確,買中高端的椅子,并詳細填寫了相應的指標參數,預算是33.8萬元。但經供應商報價發現,最低的僅9萬元,最高的也只有十幾萬元,不足預算的一半。經此一事,她認為,在采購過程中要特別重視預算。
“沒錯,預算審核是關鍵。”浙江大學采購中心主任俞歡軍十分贊同地說道。
“采購難是因為預算不夠精細化。在采購執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如,無政府采購支出預算、預算不夠、采購項目預算階段未專門面向中小企業及未預留份額等,歸根結底都是預算不夠精細化的問題。”陜西師范大學采購招標辦公室副主任任濤表示,為此,前不久他們學校專門設立了預算委員會,試圖從源頭上解決采購難的問題。
來自中山大學的高校政府采購分會咨詢專家李達亮認為,要把握好預算管理一體化的契機,才能更好地提質增效。
西南交通大學采購與招標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馮濤認為,《政府采購需求管理辦法》意在幫助采購人防范風險,但具體風險防控工作內容超出學校采購部門自身的職責范圍,需要參與采購流程的部門之間形成行之有效的協作與溝通機制。例如,西南交通大學對于控制價50萬元以上的工程采購項目,在建設部門編制工程量清單和圖紙后,由審計部門先行審核招標控制價和其他重要條款,“擰干水分”后再開展采購,從源頭上加強采購需求管理。
“我們學校目前采取的措施是,最遲在采購意向公開后,要把需求調查的內容在網上公布,由供應商對內容提出建議,避免直接將招標文件發布引起大量質疑投訴。”中山大學政府采購與招投標管理中心科長鄭友旭說。
“因為用戶編制采購需求往往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采購需求高于實際需要,采購包劃分不科學不合理,技術要求存在傾向性等,所以想要防范風險,采購需求審查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中國海洋大學采購與招標管理中心主任魏軍認為,這一關做得好,就可以大大降低采購失敗、高價采購、質疑投訴風險。為此,中國海洋大學對于大項目、重點項目建立了會議審查機制。審查會議由分管采購工作的校領導主持召開,成員包括采購、財務、監察、校長辦公室(法律顧問室)、業務等部門的負責人、用戶單位相關人員以及技術專家,共同對采購需求和采購實施計劃進行審查。
東北大學采購與招標管理中心副主任梁振表示,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風險控制應適當前移。一是可以考慮在招標文件提交后,請專家對技術參數進行審核,也可以適當考慮將需求參數公開征求意見。二是出臺制度應切實可行,在符合上位法的前提下還要符合本校實際,具有可操作性,讓制度落地。三是加大信息公開力度。制訂統一的采購信息公布模版,建立統一的采購信息發布平臺,能公開的盡量公開,強化社會監督,營造風清氣正的采購氛圍。
落實履約驗收
結好尾 收好官
“在履約驗收環節,尤其是對工程和服務的驗收,很難量化。”西安交通大學采購與招標辦公室主任唐飛表示,要在前端加大對采購人的約束,壓實采購人主體責任,同時,自上而下地讓學校對采購部門重視起來,才能更好地落實采購項目的履約驗收工作。
“但目前,很多高校采購部門都不涉及采購的履約驗收工作。”吉林大學招標與采購管理中心主任史成剛談到,“希望以落實需求管理相關要求為契機,采購部門積極參與其中,加強與資產、后勤等職能部門的配合,促進采購管理向后端延伸。”
南開大學招投標管理辦公室主任李長利建議,為了保證采購部門高效運作,有必要對高校采購全流程崗位職責進行劃分,結好驗收之尾。
值得注意的是,東北師范大學政府采購與招標管理中心主任王振成和西南大學采購與招投標管理中心副主任楊德生都不約而同地強調了制度先行對“結好尾”的重要性。對于納入法律法規層面的問題,要嚴格執行;對于未納入政策中的問題,學校應出臺相應的制度,讓采購部門有規可依,為履約驗收保駕護航。
清華大學實驗室管理處處長呂志剛認為,信息化建設是讓采購提質增效的重要手段,對于采購項目“開好頭、收好官”大有裨益。他介紹了清華大學采購全流程電子化的情況,如采購申請、招標代理線上委托和結果反饋、合同管理在線審批流轉等。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設備采購、使用、處置的動態全過程閉環管理及全流程留痕、監督。
關鍵在于內控
把好門 管好人
“風險不應只關注防范,核心是控制。事前預防、事中管控、事后補救,都屬于風險管理的內容。如何避免‘黑天鵝’或是‘灰犀牛’事件的發生?關鍵在于內控。”大連理工大學采購與招標管理辦公室副主任于青認為,目前來看,高校政府采購工作中容易被忽視的風險點往往存在于采購前的預算編制、需求制定以及采購后的履約驗收環節。采購中期的工作各高校采購部門基本建立了完善的風險控制制度。但采購業務的任務鏈很長,涉及財務、業務、采購等多部門協作。要想控制采購項目執行過程中的風險,不能只看采購部門。提出需求的業務部門和負責履約驗收的使用部門都是風險控制應重點關注的。要想控制風險,必須把各相關部門的操作界面劃分清、管理權限定位準、執行風險管控好,才能避免出現風險控制主體不匹配、風險控制信息不對稱的情況。
“的確,站在采購的‘坑’里,學校面臨政策風險、決策風險、管理風險以及廉潔風險。國家法律法規對采購人權責進行了約定,這些責任不只是采購部門而是整個學校的。從學校層面到各個部門,都有必要建立內控制度,將權責劃分清楚,后面做起事來才會游刃有余。”武漢大學采購與招投標管理中心主任金晶表示,武漢大學的做法概括為四個方面:一是建立負面清單,指導各部門不該做的事情不要做;二是聘任法律顧問,對接采購業務遇到的法律難題;三是內設監督機構,做好采購業務職能監督工作;四是壓實主體責任,明確“有權必有責,權責須對等”。
“要把內控做好,先得把人管住,因為很多風險最后可能是人的問題。”上海交通大學招投標與政府采購辦公室主任楊升榮認為。
此話一出,得到西南大學采購與招投標管理中心主任高巖、深圳大學招投標管理中心主任陳俊弛等人的認同。陳俊弛還建議,要定期對各個層面的采購人員進行培訓,包括中層干部、具體采購經辦人等。
華南理工大學招標中心主任王飛雁表示,建立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采購隊伍對營造風清氣正的采購環境十分重要,采購人的業務能力和水平提高了,才能切實有效地監管代理機構。當前,代理機構門檻很低,魚龍混雜,有些學校由于采購部門人員不足,項目都委托代理采購,可能會引發風險。同時,采購人還要加深對“放管服”的理解,避免理解偏差導致的風險。比如,科研儀器設備采購存在信息不對稱、尋源難度大等困難,限額以下項目多數高校自行組織采購,不建議采購部門一味地“放”,而應大力創新采購方式,做到“放”而“接得住”。
“一方面,采購人要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增強職業敏感性和辨別能力,在與用戶、代理公司和供應商交流的過程中把握好分寸,才能有效防止采購風險;另一方面,采購人還需認真對待質疑投訴,盡量避免投訴事項引發的采購風險。”合肥工業大學招標與采購管理中心主任游春說。
對于如何管好人,湖南大學招標與采購中心科長彭擇令提出兩個切入點:一是管好評審專家,二是管好用戶代表。
避免“孤島思維”
聚合力 謀發展
“問題找得準,原因分析得透,建議提得實,這些良言妙策為我們未來的工作打開了思路。”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政府采購中心)副主任馬建斌發表總結講話時指出,把提質增效、防范風險擺在突出位置,推動教育政府采購高質量發展,一直是中國教育會計學會高校政府采購分會的工作重點。在政府采購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的情況下,高校政府采購任務艱巨、困難重重,非一人之力所能完成和克服,只有群策群力、交流研討,才能避免“孤島思維”而影響采購的質量與效果。同時,要定期進行干部培訓,增強干部加強業務學習的意識。“明知道有賊,拿著棍子不敢打,打了以后也打不住,這是目前最令高校采購工作者頭疼不已的事。” 馬建斌認為,認真吃透政府采購文件政策,提升個人專業素養,是高校采購工作者避免上述事情發生的有力舉措。
教育部政府采購中心一處處長王東表示,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將認真梳理、認真論證、認真吸納各位代表所提出的問題與建議,切實轉化為推動高校政府采購高質量發展的實際舉措。此外,他還表示,高校政府采購要重點把“人”管好,尤其是終端用戶,引導其提出正確的項目需求和準確的項目預算,這樣才能使采購部門開展好采購工作。
研討終有時,學習無止境。參會人員紛紛表示,要以此次研討會為新起點,將所學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干中學、在學中干,真正學深悟透、學懂弄通政府采購各項政策規定,用心用力用情做好高校政府采購工作。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