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安貧樂道的人
【弘揚廉潔文化 涵養清風正氣】
那些安貧樂道的人
■ 涂啟智
陶淵明在《詠貧士·其四》中寫道:“安貧守賤者,自古有黔婁。好爵吾不榮,厚饋吾不酬……朝與仁義生,夕死復何求。”黔婁,戰國時齊國有名的隱士。魯恭公曾聘其為相,齊威王欲請為卿,皆被其拒絕。后隱居于濟之南山,安貧樂道,潔身一世。后兩句,陶潛借意“朝聞道,夕死可矣”。
陶淵明中年辭官歸隱,稱自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他的《詠貧士》亦是自況,表達自己的心志趣味。
滾滾紅塵中,有些人深陷功名利祿不能自拔,但總有一些人能夠安貧樂道,為世間貢獻一縷清風、一輪明月。
安貧樂道的人,從不攀比,不慕虛榮。許多有修養者,都不會把金錢等物質財富作為炫耀的資本。一位教師,每天往返于三尺講臺和家庭兩點一線,沉浸于備、教、復、改、考等教學環節,在教書育人之外,無暇考慮謀取第二職業、開辟新的掙錢門路。一位學者,于古今文獻的海洋中忘情遨游,披閱、標注、摘錄、整理,精騖八極,心游萬仞,一次次發現,一次次動容,其樂陶陶,哪會有心思去攫取占有財富?一位科技工作者,撲在圖紙上,專注勾畫萬千氣象,就像阿基米德醉心于畫幾何圖形的情境中面對拿著刀劍的羅馬士兵渾然不覺。他們胸懷星辰大海,一堆銅錢在心目中的分量實在輕如鴻毛。
不僅如此,不少社會低收入群體人員,比如清潔工人、保安、工廠流水線工人等,雖然每天粗茶淡飯,卻也總是一臉陽光,從無非分之念,常有感恩之心。當同事或他人遭遇不幸,他們也會義無反顧奉獻愛心,伸出援手。正如《菜根譚》所言:“平民肯種德施惠,便是無位卿相;仕夫徒貪權市寵,竟成有爵乞人?!痹诎藏殬返赖臅缫吧?,到處盛開慷慨與善良的花朵。
從古至今,那些不受物欲困擾、崇尚內心安寧的高人雅士,總能贏得世人的普遍尊敬。他們品格的芳馨令人如沐春風,如飲甘霖。之所以身上沒有市儈氣沒有銅臭味,是因為他們要么志存高遠不計得失,要么心中藏有樸素的理念:不是自己的東西,哪怕再微小,也不能貪占。這與蘇軾“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心曲相通。或許,某一種思想,不同群體抑或不同文化層次人士的言語表達迥然不同,但是精神主旨卻幽然神會。高尚沒有貧富貴賤之分。
現實生活中,有人追名逐利,不擇手段;有人安貧樂道,自得其樂。安貧樂道者,并非“志小才疏”,不思進取,相反,他們往往都有崇高的精神追求。有的學問深厚,重義輕利,比如顏回;有的閱歷豐富,世事洞悉,比如陶淵明。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極富學問。《論語·雍也》說他“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陶淵明在宦海沉浮多年,認為自己無法向現實妥協,便主動歸隱南山。
古人安貧樂道,多半是遁跡山林,或者歸隱田園。現代人安貧樂道,不必“遁跡”,亦無須“歸隱”,若能于熙熙攘攘中“不畏浮云遮望眼”,于市井喧囂中堅守內心,始終排除干擾,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即是無上境界。所謂“大隱隱于市,小隱隱于野”是也。
安貧樂道者,深知功名如浮云,利祿在滿足人的占有欲之外,實在沒有太多太大的用途。“家財萬貫,一日不過三餐;廣廈萬間,夜眠不過六尺?!?/p>
安貧樂道者,從骨子里認為貪欲無限、人生有涯。理想信念在他們心中堅如磐石。“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奪志?!睆倪@種意義上講,安貧樂道者都是有氣節操守的人。一個人沒有了氣節操守,就會喪失底線,胡作非為;一個民族要是沒有了氣節操守,這個民族就陷入黑暗,看不到希望。
真心希望,我們這個時代,安貧樂道者越來越多。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平湖街道辦事處)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梢云圃?、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