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緊政采預算的籠口
收緊政采預算的籠口
——部分省市政府采購預算管理改革情況調研
本報記者 賈璐
“完善財政體制,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推進稅收制度改革,支持深化其他改革,力爭在一些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明顯進展。”
在一年一度的全國財政工作會議上,“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又一次成為下一年度的財政工作重點之一。
“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任重道遠。那么,2011年度全國預算管理改革的趨勢是什么?取得了哪些進展?
近日,記者對部分省市政采預算管理改革情況進行調研時,注意到政采預算管理改革呈現出以下幾個顯著特點,并體現出鮮明的現實意義。
嚴格預算調整程序倒逼預算編實編細
“小預算,頻追加”一直是預算管理中的棘手問題。
“進一步嚴格預算調整程序,一方面可以確保調整預算的公正、合理性,從而保障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維護采購預算的嚴肅性,使得各級領導和各預算單位對采購預算的編制、執行更為重視。”采訪中,記者多次聽到這樣樸實的表達:“這也有利于引導他們編實編細下一年的部門預算。”
進一步嚴格預算調整程序,這正是預算管理改革的第一個鮮明特點。
在河南省級,財政廳詳細規定了要同步調整部門預算和政府采購預算的6種情形,并針對這6種情形,對預算調整程序進行規范。
在江蘇徐州,部門預算經市人大批復后,徐州市財政局將政府采購預算整塊切出來,交由政府采購處單獨進行管理。采購單位必須根據政府采購預算的內容來實施采購,資金用途、項目內容等不得隨意調整。
“若有追加、調整、撤銷政府采購預算的,必須由財政相關業務處室審核后,報分管局長、局長審批。”江蘇省徐州市政府采購管理處處長韓松向記者介紹了該市調整采購預算的程序。
在河北張家口,凡使用上年結轉資金進行政府采購的,在申請使用資金的同時,要按《河北省政府采購目錄和采購限額標準》列明的政府采購項目,追加政府采購預算,經批準后再辦理政府采購手續。
“其中,本年度追加的部門預算支出項目涉及政府采購的,要同時追加政府采購預算,然后再辦理政府采購手續。使用中央、省安排的專項資金實施政府采購的,在收到資金指標文件時,要先追加政府采購預算,然后再辦理政府采購手續。”河北省張家口市財政局政府采購管理辦公室主任陳廣維向記者介紹道。
在安徽安慶,按照相關規定必須以實際采購額度追加單位預算。
而在上述這些地方之外,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等還未動作的地市也將進一步嚴格調整預算程序提上了日程。
發揮疊加效應杜絕“天價采購”
“天價采購”,這個詞幾乎成了2011年度,“政府采購”留在普通網友心中最深的印象。
而記者在調研中,發現預算管理改革呈現出的第二個鮮明特點恰好具有杜絕“天價采購”的現實意義——即“配置標準”和“專家評審”。
所謂的“配置標準”,即“行政事業單位常用辦公用品配置標準”,一般包括職務級別、人員編制、工作崗位和建筑面積以及相應的辦公用品價格上限和最低使用年限。
從全國來看,上至四川、海南、黑龍江、福建等省級部門,下至安徽馬鞍山、江蘇南通等地市級財政局,都紛紛制定了常用辦公設備配置標準。而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這個陣營將越來越大。
在采訪中,記者還欣喜地發現,各地“配置標準”的調整趨勢是編制范圍逐步加大,約束力進一步增強,并且配置標準在合理范圍內降低了。
以福建為例,今年在他們對《省級行政事業單位通用辦公設備標準》的調整中,不僅新增了碎紙機、照相機、空調等4類辦公設備、辦公家具,受標準約束的行政級別也由處級上升為廳級,并且降低了配置標準。
而江蘇南通財政局政府采購管理處則走得更遠。他們在《南通市市直行政事業單位常用辦公設備配置標準》的基礎上編制了《南通市市級政府采購品目表》,并將細化的政府采購末級品目及相對應的采購類型、采購方式、審核流程、配置標準等通過計算機語言進行固化。
“固化后預算單位在編制政府采購預算時,就無法突破各項標準。這樣就從源頭上杜絕了天價采購!”江蘇省南通市財政局政府采購管理處處長姚劍峰一語中的。
而“專家評審”,則是斬殺“天價采購”的另一把利劍。
山東煙臺以部門預算為基礎、以投資評審為支撐、以政府采購為手段、以國庫集中支付為保障的“四位一體”財政支出模式,將“專家評審”嵌入財政支出模式,并將其合力發揮到了極致。
記者了解到,該市在預算編制“一上”后,財政部門會請專家對預算進行實地投資評審,用專業論證作為預算編制“一下”的反饋依據。
無獨有偶,安徽馬鞍山市也引入了專家評審機制,著力對所申報政府采購預算的科學性、必要性進行公開評審。
這也讓我們看到了政府采購與其他預算管理手段有機結合形成合力的積極動向。
盯住執行進度封堵突擊花錢
一到歲末年關,“突擊花錢”就成為另一個將財政工作推向風口浪尖的話題。
可喜的是,各地政府采購部門在面對這一問題時,也積極從政府采購角度交出了防止突擊花錢的答卷。
而這份答卷的落腳點,便是加快預算執行進度。
這也正是全國預算管理改革的又一個鮮明特點。
記者了解到,河北省將在“十二五”期間建立省級政府采購預算執行進度情況通報制度,以確保政府采購預算執行進度與財政支出進度保持同步。
該省張家口市為了保證預算的執行率,也要求各預算部門在6月底以前,辦理政府采購事項要達到本預算部門列入年度預算總額的60%以上;9月底前達到80%以上;該年12月15日前辦理完畢。
河南省的做法則在保證預算執行率的同時兼顧到了預算執行的平衡性。
據介紹,河南省在《關于進一步加強省級政府采購預算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對政府采購預算執行環節進行了明確要求。具體為,凡納入年初政府采購預算的項目,每年6月30日前應全部細化具體內容,明確執行時間;年度預算執行中追加的政府采購項目,預算指標下達后10個工作日內要啟動政府采購程序。
而安徽合肥,則通過下發有關政府采購預算執行的通知,以提醒市本級預算單位對政府采購項目的申報時間、操作執行、資金支付等制定明確的計劃,并安排專人逐項落實。
通過這些舉措,上年合肥的采購預算執行率達到了97.65%。
在上面這些舉措之外,記者注意到一種為防止突擊花錢的“倒逼”機制。
“對于當年未使用的政府采購指標、采購計劃結余和采購用款節約資金,我市財政局委托政府采購管理處在當年11月30日開始著手‘追減’工作。”江蘇省連云港市政府采購管理處處長陸翔向記者介紹。
記者了解到,該市今年的“追減”工作在12月5日已經全部結束,前后共“追減”111個預算單位共計230余例采購指標,涉及采購金額達3000余萬元。
這些“給力”的數字讓我們看到江蘇連云港市財政局面對歲末年終防止“突擊花錢”的“給力”姿態。
而河南省級財政部門甚至表現得更為“給力”:只要超過9月30日未啟動政府采購程序的政府采購預算,原則上就要全部收回預算,統籌安排使用。
創造便利調動采購人積極性
“從單位編制預算開始到財政批復結束這個全過程實現信息化之后,我們再也不用在各個處室之間跑來跑去,不管是編制還是申報,都更便捷了。”江蘇省南通市公安局財務處相關負責人作為采購人代表這樣評價該市的預算管理改革。
而這句話中體現出的“為采購人創造便利”,是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的又一個預算管理改革的鮮明特點。
就以上面提到的江蘇南通為例,該市在預算管理中利用信息化力量,將細化的政府采購品目及相對應的采購類型、采購方式、審核流程、配置標準、數量金額等通過計算機語言進行固化,使部門預算單位實現了“傻瓜式”編制申報,大大減輕了預算單位的編制、申報工作量。
另外,該市還進一步發揮信息化系統的優勢,取消了政府采購計劃環節。
“單位需要政府采購時,直接根據政府采購預算提交執行申請就可以。我們的政府采購效率明顯提高了。”該市財政局政府采購管理處處長姚劍峰如是說。
這樣的地方還有很多。
江蘇省徐州市在政府采購資金一律實施國庫直接支付的基礎上,啟用了徐州市財政預算執行系統政府采購計劃管理模塊。
這樣,當采購人有采購需求時,根據政府采購部門預算,直接向政府采購處申報用款計劃,同時將用款計劃與采購計劃合二為一,有效減少了采購人的辦理手續。
在付款環節,該市將采購人開具的驗收報告視同為同意辦理支付手續,由政府采購處直接開具“支付令”,通過財政的支付中心直接支付。
“我們徐州啟用財政預算執行系統后,整個流程中工作環節雖然減少了,卻促使工作體系更加科學、緊湊,確保了采購預算的執行力和工作效率。” 徐州市某采購人代表在受訪中也深有感觸地表示。
“為采購人帶來便利,能進一步調動他們編制、執行預算的積極性。也實現了我們政府采購監管部門和他們采購人單位的‘雙贏’。”談道這種工作理念的初衷,某西部省一位政府采購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略帶幽默地表示。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梢云圃?、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