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城市的蟬鳴
【人間煙火】
留住城市的蟬鳴
■ 賀震
蟬,是夏天最熱烈的歌者,天氣越熱,鳴叫越響。于蟬來說,它的鳴叫是生命的歌唱。而對于有些市民來說,蟬鳴是打擾休息的煩人噪聲。有的城市甚至有市民在理政平臺投訴,小區附近樹上知了(蟬)的聲音太大,嚴重擾民,要求采取措施滅蟬。筆者作為一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者,對此不敢茍同。
自古以來,蟬鳴都是夏天的標配,是夏季特有的大自然“交響樂”。因為有聲聲蟬鳴,夏天才像個夏天。雖然蟬是夏天的“標志昆蟲”,但此階段其實已是它們的“晚年”。蟬的一生分“地下”和“天上”兩個階段。從不到米粒大的蟲卵到慢慢長大成蛹,需要蟄伏在黑暗的泥土中度過10年到17年漫長的日子。蟬蛹破土而出經過艱難而痛苦的蛻變后的生命歷程卻很短暫,只有短短的一兩個月時間,隨著秋天的到來,它們便走向生命的盡頭。盛夏的一聲聲蟬鳴,是蟬在向大自然宣示“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的執著,是蟬緊緊抓住短暫的生命之尾用盡最后力氣鳴唱的生命贊歌,是蟬生命之曲中最讓人震撼的華彩樂章。
隨著城市的建設與發展,蟬在現代城市的生存已越來越艱難。現代城市的規模越來越大,地面被越來越多地作硬化處理,蟬也由此失去了大量生存環境。相比過去,城市中蟬的數量已大大減少,以至許多城市已很少聽到、甚至聽不到蟬鳴了。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廣大市民的渴望和期待。城市有蟬鳴,說明這座城市生態環境良好,實則是“幸福的煩惱”。城市是人的城市,也是各種鳥類和昆蟲的城市。蟬天然具有在城市生存和鳴唱的權利。人與自然的和諧,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與自然界各種生物的和諧相處,包括寬容美好生態環境副產品的存在,并正確對待與處理之。其實,這也是人類正確的選擇。因為我們顯然不能因討厭枯枝落葉,而砍盡綠樹;不能因討厭讓人過敏的花粉,而拔除花草;不能因討厭蟬鳴鳥糞,而毒殺或捕盡鳥類與昆蟲。既要鳥語花香,又要鳥不拉屎,那是不可能的;既要生態環境好,又要生靈不打擾,誰也做不到。對大自然的饋贈,我們應多一份感恩與包容。
討厭蟬鳴,其實是一種主觀感受,是對待自然的態度問題。俗話說,一念天堂,一念地獄。蟬鳴亙古存在,愛憎全由人心。厭煩、憎恨,使人痛苦、傷神;喜愛、欣賞,則使人身心舒暢。既然不能給蟬兒“戴口罩”“裝消音器”,何不轉變對蟬鳴的態度,與蟬“和解”?在大力建設生態文明的今天,我們須切實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改變在工業時代形成的對待大自然的態度。若如此,那蟬鳴便不再是令人厭煩的噪聲,而是百聽不厭的天籟之音。
人們對自然的認識是不斷發展進步的,這也體現在立法實踐上。自2022年6月5日起施行的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刪除了原法名稱中的“環境”二字,重新界定了噪聲污染內涵,明確規定“本法所稱噪聲,是指在工業生產、建筑施工、交通運輸和社會生活中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風聲雨聲濤聲流水聲,鳥叫蟬鳴蛙歌蟲吟,這些大自然的聲音并不構成噪聲污染,也不是法律規范的對象。對待蟬鳴等自然聲音的投訴,生態環境等政府相關部門應當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和科普宣傳,使那些投訴蟬鳴的市民轉變思想觀念,調整好心態,讓城市的夏天有容得下蟬鳴的空間,讓城市留得住聲聲蟬鳴。
(作者系東南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研究院(智庫)特邀研究員、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研究員)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