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時評:不容忽視的中堅力量
◎ 博雅
第61號部長令的公布,讓眾人關注的焦點再次聚集到了政府采購代理機構的身上。
600多家甲級政府采購代理機構,約2000家乙級政府采購代理機構,短短4年多的時間,我國政府采購代理機構的發展已呈燎原之勢,讓人們在感嘆政府采購魅力的同時,也發現采購代理機構已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中堅力量。
曾幾何時,一說起代理機構,人們的腦海里首先想到的是唯利是圖、暗箱操作、唯業主馬首是瞻等形容詞。確實,在《政府采購代理機構資格認定辦法》實施初期,代理機構水平的參差不齊,讓政府采購代理市場有些混亂,一些做法甚至嚴重損害了政府采購代理機構資格的權威性,影響到政府采購陽光形象的樹立。對此,業內的一些人士還曾發出這樣的聲音,行政部門最應該做的是引導政府采購代理機構市場走向良性競爭,而不是忙于資格認定。
資格認定真的與培育代理市場無關嗎?難道它不利于市場的良性競爭嗎?筆者以為,資格認定是代理機構步入政府采購市場的第一道門檻,門檻的高低直接決定這支隊伍基本素質的高低。過去,曾有部分地區政府采購部門的工作人員形容一些代理機構是“夾著皮包搞代理”。顯然,導致這種現象發生的原因是在代理門檻上的“放水”。此次修訂后的《政府采購代理機構資格認定辦法》最為顯性的變化之一是代理機構資格認定的條件更嚴、門檻更高。因此,它的出臺恰恰是對代理市場的源頭規范,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政府采購代理機構的執業水平,維護、鞏固政府采購代理市場日益成熟的環境,促使政府采購代理市場走向良性發展。
政府采購制度改革走過了十幾個春秋,近幾年來,政府采購規模的不斷擴大,吸引了更多有能力、愿意從事政府采購代理業務的機構進入到這個領域。代理機構必須靠實力承攬業務,而不是混得一紙資質后靠關系過日子。這使得代理機構更加注重打造自己的專業性和服務性,業務水平越發提高,服務意識更為強烈。
可以說,61號令的出臺恰逢其時,一是可以更加規范地管理采購代理機構,二是讓采購代理機構市場的監管工作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而隨著財政部門對采購代理機構監管工作的更加到位,代理機構市場也會更為規范。
當然,隨著代理機構有增無減的態勢,有一點不容忽視,政府采購代理機構這股中堅力量正在蓄勢待發。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