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蘭亭
【文化中國行】
風流蘭亭
■ 顏士州
我向往蘭亭,源于少年時代所看的《蘭亭集序》,那是久久沉淀在胸中的希冀。文中描繪的崇山峻嶺,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佳景,給我編織了一個夢。
春日里的一天,我踏著由卵石和塊石鋪成的曲路往前,先是竹籬柴扉接風,繼而是修篁天籟爽道相迎,越走越幽深。還來不及細細品味,已見水池、曲橋、石碑。鵝池碑上的“鵝”字,遠看宛似只體態渾厚而活潑的大鵝在昂首歡歌,碧水池內,果真有白鵝三五只在戲水。
據說王羲之酷愛養鵝。山陰某道士知曉,特將家養的白鵝贈予他,只求為其手書《黃庭經》一部。王羲之籠鵝而歸,欣喜不已,當即在石碑上揮毫題寫“鵝”字,此字鐵畫銀鉤、勢如風云,至今猶見其神韻。
過橋轉彎,便是蘭亭碑,系清乾隆題寫。碑的正面陽刻著清康熙寫的《蘭亭集序》,背面陰刻著清乾隆寫的《蘭亭記事》。一碑二皇書,乃國內唯一。
緊鄰蘭亭碑左側,是“曲水流觴”之處。在莊重而典雅的流觴亭前,一灣清水自北逶迤而來。我坐在曲水之旁,默默領略著王羲之偕謝安等42位文人賢士在此飲酒賦詩的雅趣,恍聽流杯偶止而引起的笑聲、即興時的娓娓詩吟,猶帶幾分微醺的墨香。
王羲之,真是才情橫溢的才子。此次流杯輒止于前而詩成兩首者十一人,羲之即在其列;成詩一首者十五人;未能成詠而飲罰三觥者十六人。待三十七首佳作輯成,眾推右軍作序。只見他臨紙揮毫,一氣呵成,遂成這字字珠璣的《蘭亭集序》。這篇序文不僅文采斐然,在書法藝術上更具重大價值。全文324字,寫來“翩若驚鴻,婉若游龍”,點劃富于變化,重字俱構別體。全篇24個“之”字,無一相同,而字里行間又流露了當時乘興而書的酣暢,無怪乎世人奉為“天下第一行書”。唐朝何延之在《蘭亭記》中說,羲之事后曾經把這篇序寫過百數十本,但無一超過原作。
暮春時節的蘭亭,墨香依舊。年年此際,都有中外著名書法家應會于此,尋古人雅趣,流觴詠詩揮墨,且一年比一年興盛。為紀念王羲之而興建的王右軍祠,已是幾興幾圯,如今又修繕一新。此祠像一艘石舫,泊在荷池中央。“舫”中有廊有池,池名墨池;池上有橋有亭,亭叫墨華亭。傳說池與亭是王羲之潑墨揮毫之處,這自然是后人的意會。廊上芝蘭吐香,臨池竹椅虛位。四壁上鏨刻著由古代名人題寫的蘭亭碑文,正廳內陳列著由當今百余書法家臨寫的《蘭亭集序》。這一切與懸匾上“盡得風流”四字相呼應。
在這個竹、柳、樟、桂簇擁的翠苑內漫步流連,只感到一派典雅、一身清朗、一股溫馨。喧囂塵俗在此消弭無形,唯見藝術與自然相看不厭,實是野趣與高雅的交織,天工與匠慧的妙合。
偶抬頭,北面的蘭渚山下有別墅一幢,飛檐挑角,灰墻青瓦,顯得格外靜謐、別致。移步前去,竟有潺潺的蘭溪橫陳面前。我在朦朧中緩緩地步入了另一新天地。看標牌所示,方知這別墅乃是蘭亭書法博物館。推開鑲嵌著茶色玻璃的黑漆落地門扉,一幅長達數米的拓墨橫張眼前,這是王羲之蘭亭集會的題刻拓片。群賢在座,有形有神,座上刻有人名,名旁刻有即席詩文。這把我在流觴亭前、曲水之濱的遐想連在一起了。
博物館內有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各種書法版本題刻;有行、草、楷、篆、隸等書法的版本和演進;有各大流派字體的創始與代表作品;還有歷代著名書法家的墨跡。這些珍品,任你享用,任你切磋;這一海淵,任你遨游,任你遐思。
王羲之蘭亭修葺時,他定未料及在一千幾百年后,蘭亭如此興盛,而且風流更甚。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