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xiāng)的蟬蛻
【鄉(xiāng)情鄉(xiāng)韻】
故鄉(xiāng)的蟬蛻
■ 徐龍寬
清晨上班,會經過一排石楠樹。樹不高,卻極茂密,葉子油亮亮的,在晨光里閃著青黑的光。偶然抬頭,我看見一只蟬蛻,靜靜地攀在一根細枝上,像是被誰刻意掛在那里的一件小玩意兒。
踮起腳,我輕輕將它摘下來。這蟬蛻極輕,托在掌心幾乎感覺不到分量。褐黃色的外殼上布滿細密的紋路,背部裂開一道整齊的縫,那便是它脫身而去的通道。它的六只腳爪依然牢牢抓著我的手指,仿佛還在執(zhí)行著生前最后的使命。我將它帶回辦公室,擺在案頭,陽光透過窗戶照在上面,竟顯出幾分琥珀般的晶瑩來。
這讓我想起少時在鄉(xiāng)下的日子。每到盛夏,蟬鳴便如潮水般涌來,先是零星幾聲,繼而連成一片,最后竟成了鋪天蓋地的聲浪。我們這些孩子倒不嫌吵,反而覺得這是夏天該有的聲響。
暑期,常有人騎著自行車來村里收蟬蛻。我的“買主”是一個皮膚黝黑、戴一頂發(fā)黃的草帽、車后架上經常綁著兩個大竹筐的中年人。他從不吆喝,只是慢悠悠地蹬著車,在村頭的老槐樹下歇腳。孩子們見了,便一窩蜂地圍上去,七嘴八舌地問:“今天收多少錢一斤?”
“老價錢,一塊。”他總是這么回答。
一塊錢一斤!在當時,這對我們來說是筆不小的數目。奇怪的是,大人們對此毫無興趣,他們寧愿拖著張草席,到樹蔭底下打盹兒。只有我們這些不知疲倦的孩子,才會頂著烈日,扛著長長的竹竿去打蟬蛻。
蟬兒蛻變時,總要找個僻靜的高處。因此能看見的蟬蛻,多半都掛在很高的樹枝上。我仰著頭,脖子都酸了,眼睛被陽光刺得流淚,墊高了腳尖還要努力將竹竿往上探。竹竿頂端綁著鐵絲彎成的小鉤,輕輕一碰,那蟬蛻便飄飄悠悠地落下來。有時候還會在空中翻幾個跟頭,最后輕輕落在泥土地上。
忙活一中午,能收集一書包蟬蛻。我興沖沖地拎著去找收蟬蛻的人。他將書包扔進秤盤里。“四兩八錢,算你五角錢吧。”那么一大包,竟連半塊錢都賣不到!我這才明白大人們?yōu)楹螌Υ瞬恍家活櫋?/p>
在故鄉(xiāng),我們管剛從土里鉆出來的蟬若蟲叫“金蟬”,蛻去外殼的叫作“知了”。比起撿蟬蛻,我更喜歡捉金蟬。黃昏時分,這些小東西會從土里鉆出來,笨拙地往樹上爬。我只需在樹干上纏一圈膠帶,它們爬到那兒便滑下來,正好落入我準備好的罐子里。母親會把它們用鹽腌一晚上,第二天中午用油炸得金黃酥脆。那滋味,美味得很!
有一次,我忽發(fā)奇想:何不親眼看看蟬是如何蛻變的?于是從玻璃瓶里挑出一只最壯碩的金蟬,放在窗前的桌子上。起初,它一動不動,像塊土疙瘩。漸漸地,背部裂開一條細縫,露出底下嫩綠的新皮。裂縫越來越大,蟬兒的脊背先拱出來,接著是頭,這時它突然劇烈扭動,整個身子都從舊殼里掙脫出來,只留下尾部還連著。新生的知了通體嫩綠,翅膀皺巴巴地縮成一團,像件沒熨好的衣裳。它靜靜地趴著,等待身體變硬。約莫過了一個時辰,它的顏色由綠轉白,繼而變黑,翅膀也舒展開來,在陽光下呈現出透明的網狀紋路。最神奇的是那雙眼睛,原先灰蒙蒙的,現在卻像兩顆黑寶石,閃著靈動的光。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這小小的生靈,在地下蟄伏數年,只為這一夏的鳴唱。而它留下的空殼,依然保持著向上攀登的姿態(tài)。
每個夏天,都有無數蟬兒完成它們的蛻變。那些空殼留在樹枝上,成為生命歷程的紀念。看見蟬蛻,我便會想起那些在黑暗中積蓄的力量,那些掙脫束縛的掙扎,那些破繭成蝶的勇敢,不都是生命最動人的姿態(tài)嗎?古人云“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生命的美妙,不是憑空而來,而是要經歷幾次脫胎換骨,才能抵達新的高度。
(作者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yè)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chuàng)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fā)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yè),推動政府采購發(fā)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yè)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yè)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fā)展事業(yè)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