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可斟茶再問字
【文學界】
若可斟茶再問字
■ 徐之標
鄉賢汪曾祺離開我們已經28個春秋。這位在子女記憶里始終是可愛“老頭兒”的現當代作家,竟成了文壇的“常青樹”。他的名字仍在時光里被反復輕喚,作品出版量較生前更盛,仿佛從未真正離開過。他的文學火種原是一枚綴在歲月衣襟上的星子,任它風雨漫卷,始終明滅清亮。那點微光不疾不徐,映照著人間煙火褶皺里最柔軟的溫度。二十余載光陰流轉,依然令后來者抬首望時,頓覺心口發燙,念茲在茲。
若他還活著,筆鋒定不肯歇。《漢武帝》的稿紙怕早鋪滿了桌。他心底藏著的,原是個更闊大的夢。這些年“散文家”“短篇小說家”的標簽貼得久了,他總想著要撕開一角,露出底下更豐沛的創作肌理?!皩硎且M文學史的”,這話他說過,不是傲氣,是對自己半生沉淀的底氣。當年被耽誤的歲月,此刻都要補回來:晨霧里記下的菜畦蟲鳴,暮色中飄來的賣花彈唱,茶余飯后突然漫上心頭的舊人往事,都要一一落進稿紙。他信奉老師沈從文“貼著人物寫”的秘訣,筆鋒里浸著觀察的細、思考的深、打磨的韌,倒應了他常說的“人生如夢,我投入的卻是真情”。如今我們這群后生,捧著《受戒》《大淖記事》讀得眼熱,他該在藤椅上瞇眼笑。唔,這路子,走對了。他總說“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筆下便全是活泛的生氣,像春天剛抽芽的草,帶著露水,碰一碰就軟了人心。
若他還活著,定要在高郵汪家舊宅辟座小院。不必雕梁畫棟,種幾株尋?;ú荼愫茫涸录九手窕h,綠蘿垂著窗沿,爬山虎在磚墻上畫出深淺不一的綠痕。最妙是院角搭幾架扁豆,紅的是“白花青莢”,綠的是“紫邊白肉”。絲瓜順著竹架往上躥,瓠瓜墜得枝丫彎了腰,遠看像誰把綠云堆在了地上??蛠肀阏?,青的嫩的往竹籃里一裝,灶上炒得滋滋響,滿院都是煙火香。飯后無事,他該摸出那支老煙斗,泡盞很釅的碧螺春。茶葉在白瓷杯里舒展,像春芽兒剛探出頭。躺老藤椅上哼兩句自己靈光乍現寫就的《智斗》,“壘起七星灶,銅壺煮三江”,調兒跑了也沒關系,自個兒先樂起來。午后去院里轉,看曇花悄悄打苞,等它“噗”地綻開,便搬個小馬扎坐著,跟花說說話:“今兒開得巧,明兒給你澆點氮肥?!鞭D頭將隔壁書房收拾利落,書桌上還攤著未完成的稿子,墻上掛著在云南畫的玉蘭花,在張家口畫的胡楊樹。廚房更熱鬧,鍋碗瓢盆叮當響,四方食事不過一碗人間煙火。他準要系上藍布圍裙,跟老伴兒搶著顛勺,油星子濺在袖管上也不惱,再來一盤油條搋肉,嚼之酥脆。那黃昏時晃去中市口四德泉浴室,大池里泡得渾身發紅,搓澡的小哥揉著背說“汪老您這皮兒軟乎”,他便笑:“軟乎好,軟乎好,搓著不費勁。”
若他還活著,定要在高郵帶出一撥徒弟。朱延慶、陳其昌這些老友自是要常聚的,王干拎著咸鴨蛋來佐酒,“天下第一汪迷”蘇北帶著手抄筆記,怕要被他拉著同賞文游臺的暮色。楊早、段春娟、徐強、林超然這些年輕學者熱氣騰騰研究“汪學”,他準要湊過去翻書,說“這里寫得不對,我當年……”高郵的風物早刻在他骨血里,他雖是替故鄉寫故事的人。可這故事多金貴啊!湖的浪拍著堤壩,是寫不盡的;運河上的船搖著號子,是唱不完的;就連菜場里賣菱角的阿婆,巷子里修鞋的老張,都能在他的筆下活過來,成了別人嘴里“汪先生寫的那誰誰”。
若他還活著,筆鋒還是溫溫軟軟的。寫小說要把“平平淡淡的事說得很有情致”,所以他準要去寫快遞小哥在暴雨里護著包裹,寫小面館老板凌晨揉面的手,寫賣菜阿嬸給孤老送把青菜時的念叨。他不寫驚天動地的大事,只寫“走馬燈”似的小人物,這些細碎的光,比什么都亮堂。他總說“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今天我們應該快活”,所以筆下多是當下的熱乎氣:春櫻落時的嘆息,夏荷冒出花骨朵,好像說:“我開了。”秋蟹肥時的歡喜,冬夜一家人圍爐的暖話。他替百姓和家鄉代言,卻不端著架子,只像街坊鄰居拉家常。因為他本就是從市井里長出來的,“須知世上苦人多”,且飲半杯風霜。
若他還活著,定要活得痛痛快快。天一亮就爬起來,要么去采風,要么去遛彎。新疆的天山他還沒看夠,《天山行色》要接著寫;昆明的雨季正濃,得去文林街茶館坐一天,要兩碗燜雞米線,再打包只汽鍋雞;美國愛荷華,聶華苓家的威士忌還得喝,畫兩幅畫換酒錢,畫里有高郵的鴨蛋,有昆明的菌子,有天山的雪。
他心里裝著個蘇東坡,總說“詩酒趁年華”,所以筆耕不輟。小說、散文、劇本,長篇中篇短章,樣樣都試;畫畫、寫字、做菜,樣樣都玩。他相信“小說是回憶”,所以得把生活嚼碎了咽下去,再釀成文字。他愛往人堆里扎,看菜市場的熱鬧,聽胡同里的閑談,把這些鮮活氣兒都收進筆底。于是他的文字里,有油鹽醬醋的香,有市井巷陌的聲,有普通人的淚與笑。像他種的扁豆,像他煮的茶,像他哼的戲,平凡里藏著最動人的滋味。
假如汪曾祺還活著,大抵就是這樣吧:在故鄉的小院里曬著太陽,筆下淌著人間煙火,身邊圍著老友新徒,心里裝著整個世界。他不說“風流才子”,只說“活著真好”;他不追“文學史”,只追“眼前人”。而我們,有幸讀著他的文字,便讀到了最溫暖的活法:認真活,好好寫,把日子過成詩。
(作者系中國散文學會會員)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