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見喜劇本該有的模樣
【影視】
照見喜劇本該有的模樣
——觀陳佩斯電影《戲臺》
■ 黃偉興
近日,陳佩斯導演的電影《戲臺》搬上了銀幕。許多人在為片中的荒唐捧腹大笑時,也在思考著我們究竟丟失了怎樣的喜劇?作為無特效、無流量明星、無熱點噱頭的“三無”老派電影,《戲臺》正如一面鏡子,投射出中國喜劇多年來的遺失軌跡,也清晰照見觀眾對“真喜劇”的深切關注。
故事定格在德祥大戲院的一日之內,軍閥混戰的時代背景如緊繃幕布,讓所有沖突在這方有限范圍內醞釀成型。洪大帥為代表的強權、六姨太的癡纏、金嘯天的頹靡、大嗓兒的憨勇,都如同精密的齒輪,無縫契合著彼此,讓每處誤會都透著“巧合”姿態。洪大帥錯認送包子的大嗓兒為“懂戲高人”,而六姨太又將穿霸王戲服的大嗓兒認成“金老板”,觀眾明知真相卻樂于看角色一本正經地犯傻。這種由“信息不對等”而形成的故事張力,正是陳佩斯在《金牌喜劇班》中曾強調的“觀演差勢”,笑聲里蘊含著對人性荒誕的通透了然。
影片高潮處,真假霸王在后臺相遇的橋段尤為精彩。金嘯天剛從煙榻上驚醒,披甲戴盔的大嗓兒正慌得團團轉,兩人在鏡前擦肩而過,身影重疊的剎那,形成一種“巧合”碰撞。一邊是真角兒的頹敗,一邊是票友的慌張,故事的荒謬感如潮水般漫涌而來。這非偶然的巧合,是亂世中“真假顛倒”的隱喻,誰是真正的霸王其實已無關緊要,能活下去才是根本。
陳氏喜劇的魅力,潛藏在演員表演的細枝末節里。陳佩斯對侯喜亭這一角色的詮釋可謂入木三分,其角色的兩次“忍讓”都凸顯出在亂世中生存的不易。第一次對著警衛隊長,膝蓋砸在地上,眼里全是討好的扮相,嘴角咧開的笑比哭還難看,那是為戲班百口人吃飯的卑微。第二次對著洪大帥,腰彎到幾乎貼地,卻偷偷抬眼瞄著對方的神色,他的脊梁骨在跟尊嚴較勁。最戳人心的是自扇耳光的一幕,當洪大帥強令改戲,侯班主先是愣住,隨即“啪”的一聲抽在自己臉上,巨響過后的安靜,令人心疼不已。沒有夸張的表情,只有嘴角抽搐的隱忍,滑稽突然凝固成悲愴,讓人笑著笑著就紅了眼。其戲里戲外對藝術的執著堅守,完美契合了角色的靈魂。
洪大帥憑強權肆意踐踏藝術,要求篡改《霸王別姬》的結局,只因“過了河,只剩下六個兄弟”的往事。這一情節暗含權力面前,藝術面臨的困境與無奈。侯班主那句“我這是為了活命呀”的長長悲嘆,深切道出亂世中文化人在生存與堅守之間的艱難抉擇,很難不讓人唏噓。
電影《戲臺》并非一笑了之的喜劇,背后蘊含對藝術尊嚴、人性善惡及時代洪流的深刻思考。有人稱《戲臺》“老派”,這“老派”恰恰是它的底氣。它恪守戲劇三一律的規矩,故事于一日之內鋪展,場景鎖定德祥大戲院,后半部分的沖突則圍繞“改戲”推進,直至“藍大帥”進城才打破戲院里的僵局。這種看似束縛的框架,實則讓內容更為充實、飽滿。
影片借戲班這一微觀世界,折射整個時代的眾生相。其中有強權者的橫行霸道、附庸者的阿諛奉承,也有普通人為生存所做的掙扎與堅守。也正是每一個角色的復雜與多面,使觀眾觀影結束后仍沉浸其中,反復思索,久久難以釋懷。結尾處,鳳小桐走向河邊的背影,與越劇《桂枝香?金陵懷古》的唱腔相互纏繞:“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這曲兒唱的是金陵,也是每個在權力旋渦中掙扎的小人物。人們或許不會記得《戲臺》的所有細節,但總會記得侯班主最后挺直的腰桿,大嗓兒脫下戲服時的茫然,以及那出未演完的《霸王別姬》。
“喜劇的內核是悲情。”電影《戲臺》以喜劇為外在形態,包裹悲劇的深層內核,讓觀眾在歡笑與淚水中,領略傳統藝術的獨特魅力,感受那個動蕩時代的風云變幻與老北京市井風情、京劇傳統等民俗文化,體悟藝術的尊嚴與人性的力量。它不僅是對傳統藝術的一次深情致敬,更是對人性、對時代的深刻叩問,照見喜劇本該有的模樣。
本報擁有此文版權,若需轉載或復制,請注明來源于中國政府采購報,標注作者,并保持文章的完整性。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責任編輯:LIZHENG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