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增長的尷尬時刻
邢海洋
才有發改委一日批復上百項目的壯舉,湛江市長吻批文的溫情一幕便出現了。CPI即將跌入3%,大蒜之鄉又露出了“蒜你狠”的苗頭。真是個奇妙的時刻,當管理者擎起保增長的大旗,總有不和諧的雜音,凸顯了“肉毒素”式發展的尷尬。
保增長的目的何在?如果說政府有必要干預經濟,只可能有兩個目的:或是物價過快上漲,或是就業環境遇到了問題。和增長有關的當然是就業。2008年底,我國城鎮失業率攀升至9.4%。農民工失業問題凸顯,國家正是在那個艱難的時刻出臺一系列刺激增長的計劃。至今,勞動力的供需形勢已經逆轉,城鎮失業率低于5%,“民工荒”雖不如2010年和2011年春節后那樣嚴重,勞動力尤其是低端勞動力的薪資上漲卻是剛性的,企業仍需用不斷上調的工資吸引員工。2011年—2015年,國家的目標是吸納4500萬新增就業人口,年均900萬人即可,可2011年全國就提供了超過1200萬個新崗位,創造就業人數達6年來最高,一方面經濟發展創造出大量崗位,另一方面劉易斯拐點來臨,農村閑置勞動力資源萎縮。這時,即使GDP增速低于政府設定的目標,也不會危及就業環境。何況,以大規模基建投入拉動經濟,帶動的是第一產業的繁盛,而拉動就業最多的是中小企業和第三產業。
第二個問題是誰最渴望保增長?湛江市長吻批文的一幕給出了線索。今年3月到8月,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將陸續還清2009年由中央財政代發的地方政府債券本金和最后一年的利息,預計2100多億元。然而,地方政府劃撥的償債資金卻頗為有限。時間推前3年,當得知有地方債可發,地方政府可是信誓旦旦地承諾還款。當時的借款利率只有1.8%,如此低的借貸成本,又適逢3年期間國民經濟的良性運行,全國地方政府收入從2008年的6.2萬億元增加到2011年的12.55萬億元。可錢到了地方政府的手里,想必效率低下,部分已經難以償還了。
當上一輪“保增長”的4萬億元花完,今年的經濟一路下滑。表面看,外需不振,投資力度驟減帶累了增速。但如從經濟結構的層面觀察,卻發現利潤下滑最快的恰恰是國企:今年前4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1.6%,其中國企實現利潤同比下降9.9%,央企更是下降13.2%,而民營企業實現利潤則同比增長20.9%。上一輪刺激政策,資金大多流向了國有企業,尤其是央企,現在,央企開始飽嘗大把撒錢的苦果。最典型的如鐵道部,國家的4萬億元投資計劃中,計劃投資到鐵路上的大概是1.2萬億元。結果,2009年我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突破7000億元,比2008年鐵路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長了近130%。3年來,鐵道部一口氣投進去2.4萬億元,全國4.1萬公里鐵路一起上馬。現在,錢全花完了,鐵道部負債總規模已達到了2.4萬億元,資產負債率超過了60%,光是利息一年就要還1700億元。
如同美容靠打肉毒素拉平面部皺紋,打一次年輕幾歲,肉毒素式發展經濟模式,暫時掩蓋了經濟發展的內部矛盾,短期可能奏效,長期則一定會損害國家的經濟公平、經濟效率,為可持續發展留下隱患。(摘自2012年第23期《三聯生活周刊》)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