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國貨歧視仍是主要任務
消除國貨歧視仍是主要任務
劉尚希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在2012年財政部發出通知,強調中央單位要繼續帶頭實施政府采購支持節能環保、采購正版軟件以及采購本國產品等政府采購政策之后,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指出:“政府資金主要來源于本國納稅人,資金的性質決定了它的使用應當更有利于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政府采購向本國產品傾斜符合國際慣例。”
他認為,首先,政府采購向本國產品傾斜符合我國的法律規定。其次,從各國政府采購政策和實際情況看,向本國產品傾斜是普遍做法。即使已經加入GPA的國家,保護本國企業和采購本國產品的情況仍然存在。
劉尚希指出,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政府采購不但沒有歧視外國產品,反倒是在一些地方和部門存在排斥國貨的現象。比如,在裝備制造業招標采購活動中,一些招標文件中設置歧視性條件、違法限制國產設備使用的做法就比較突出。消除“國貨歧視”,仍是當前政府采購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此外,劉尚希在1998年曾做過“財政支出管理”的課題研究。該課題在大量調查研究材料的基礎上,對當時財政支出管理中的問題和矛盾做了深入的實證性分析,并在全國人大預算工作委員會成立以前明確提出了設立該機構的設想。2000年,他主編了《政府采購制度研究文集》,收錄了《關于建立中國政府采購制度的若干問題》、《關于建立我國政府采購制度的探討》、《政府采購制度: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財政支出管理的中心環節》、《我國政府采購制度研究》、《政府采購制度改革的經濟研究》等文章。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