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財政,譜寫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財政廳(局)長眼中的政府采購
民生財政,譜寫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訪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財政廳廳長曾志權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財政各項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將民生優先、民生為重的理念貫徹至財政資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全過程。
本報記者 王珅 通訊員 李樺
2013年廣東省財政預算報告顯示,今年,該省民生領域將支出5367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比重達71%,首次超過7成。從2010年至今的4年間,廣東省民生支出實際增長逾2200億元。
真金白銀的投入,需要有效的手段和長效機制來保障資金的使用效果。“政府采購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其公開、公平、公正,以及規范高效的原則落實財政分配,因此,無論從規范支出的角度,還是從講求績效上來說,政府采購都能夠發揮很大的作用。”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財政廳廳長曾志權這樣說道。
民生理念貫穿全程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財政各項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將民生優先、民生為重的理念貫徹財政資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全過程,通過加大對民生領域的投入力度,加強對民生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建立健全財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長效機制,實現公共財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是廣東省打造民生財政的重要內涵。
據曾志權介紹,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近年來,廣東省財政按照民生優先、民事先辦的理財理念,不斷調整優化支出結構,著力擴大公共財政覆蓋面。在具體舉措上,主要突出3個方面: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突出規劃引領。率先全國編制實施了《廣東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綱要(2009-2020年)》,提出從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公共文化體育、公共交通以及生活保障、就業保障、醫療保障、住房保障等方面全方位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路徑措施,明確到2020年全省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水平適度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在國內位居前列,在國際上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2012年,選擇廣東省惠州市為首個試點市,開展了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綜合改革試點,形成示范效應,實現重點突破。
二是加大投入力度,確保資金需要。據統計,2008-2012年,廣東省各級財政對公共教育、公共衛生、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的投入達到17103億元,占全省一般預算支出的比重從53.06%提高到65.84%。2012年,全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支出4781.18億元,同比增長12.83%,占全省支出的比重達65.79%;全省各級財政共投入“十件民生實事”資金1649.81億元,其中省級財政523.01億元。預計到2020年全省共投入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資金將超過2.5萬億元。
三是完善體制機制,加強監督考評。通過完善省以下財政體制、推進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等,為民生支出提供有效的財力保障。堅持政府主導的原則,探索民生支出供給形式多樣化,形成民生事業供給主體多元化格局。加強監督考評,開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綜合考評,提高民生支出供給效率和質量。
“下一步,我省還將根據國家的統一部署要求,進一步加大對民生領域的投入力度,完善民生支出政策體系,繼續深入開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綜合改革。”曾志權說道。
百姓的幸福 百姓做主
民生財政究竟帶來了什么樣的改變,百姓的評價最有說服力。
“一直以來,我們十分關注社會公眾對財政工作特別是對民生投入的評價。”曾志權告訴記者,為了了解百姓心中所想,財政廳在民意征詢及主動加強與社會各界的溝通和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并建立了各項長效機制。
據介紹,每當要制定或實施重大的民生政策和民生項目時,財政廳會廣泛征詢人民群眾對政策和項目制訂、實施和績效評價的意見,由群眾評議政策和項目的必要性、實施范圍、實施標準、受益對象和資金安排等。
“這主要是為了提高群眾對民生事務的參與度,確保民生政策和民生項目合法、合理、可行、可控,實現‘群眾的幸福由群眾做主’。”曾志權告訴記者,從2012年起,廣東省級財政選取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小型農田水利項目、農村危房改造和基層醫療機構建設四項民生項目開展試點工作,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而在近年來預算編制中,廣東省在提高民主參與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并逐步深入推進,例如,提前2個月開展預算編制工作,為做好預算編制基礎性工作、充分聽取各方意見預留充足的時間;將預算報告提前征詢部分人大代表及專家意見;廳黨組成員帶隊到各地聽取人大代表的意見;將預算報告提前1個星期提交人大代表審閱;在人大會期間向人大代表提供24小時咨詢服務等。
同時,為了充分聽取民意,該省在民生支出績效評價領域引入了民意調查機制。如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績效考評中,引入了公眾滿意度調查,績效考評結果顯示,2010年、2011年該省基本公共服務公眾滿意度評分都接近80分。
引入財政決策專家咨詢機制是廣東省提高財政決策的科學性和透明度的舉措之一。據了解,2011年,該省成立了財政專家咨詢委員會,一方面,充分借助財經及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的專業優勢和學術專長,為財政預算編制、執行、監督、問效及各項財政政策、措施的制訂、實施及評估反饋等提供咨詢和參考,增強財政政策措施的科學性、前瞻性、針對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通過第三方的客觀研究分析和咨詢參謀,充分發揮咨詢委“專家集群”的優勢。
“在民生投入帶來的變化中,最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狀況的改善,人民群眾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曾志權告訴記者,根據績效考評結果,2010年廣東省均等化系數達到0.9624,處于較高水平,財政支出目標任務完成率達98.27%,8類基本公共服務目標任務完成率達96.34%,公眾滿意度總體評分接近80分。2011年該省基本公共服務目標任務完成率達到97.33%,比上年提高了1.09個百分點,基本實現了預定目標。
政采落實好財政分配
“政府采購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其公開、公平、公正,以及規范高效的原則落實財政分配。在民生投入這方面,如果牽涉到需要進行政府采購的,政府采購的作用必然要顯現出來,并且,它必須按照講求績效的原則去使用資金。”談到政府采購在推進民生財政中發揮的作用,曾志權這樣說道。
在曾志權看來,作為財政支出管理的一項重要制度,政府采購除了要積極發揮政府集中采購優勢,節約財政性資金,更主要的目的是要積極服務財政中心工作,充分發揮政策功能的支持和導向作用,保障民生,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據了解,一直以來,廣東省政府采購在規范財政支出、服務民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在發揮政府采購政策功能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通過積極采取各種措施,努力推進政府采購的擴面增量,尤其是積極開展義務教育免費教材、農機設備、疫苗、醫療設備、救災物資等社會關注度較高的民生項目采購,抓好規范運作、促進公平競爭,為民生資金的安全、高效運轉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同時,充分發揮政策功能手段,通過積極推進政府采購信用擔保試點,政府購買服務,不斷完善信息反饋渠道,大力促進和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據曾志權介紹,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廣東省將立足于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充分發揮政府采購政策功能的導向和促進作用,全面加強政府采購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進一步抓好節能環保、進口產品審核、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政府購買服務等方面政府采購政策落實,擴大政府購買服務和政府采購信用擔保試點范圍,推進民生采購,加強政府采購政策與其他相關政策的相互協調銜接,促進經濟社會轉型升級。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吨袊少張蟆芬詫I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