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熱議政府購買服務
代表委員熱議政府購買服務
■ 本報記者 戎素梅 王珅
“管理制度改革以后,政府向社會組織轉移職能的范圍、步伐、力度會加大加快,會把一些事務性的管理職能和公共服務職能轉移給社會組織,這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3月13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民政部部長李立國作上述表示。
而作為政府職能向社會組織轉移的重要途徑,政府購買服務也成了今年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的熱議話題之一。
記者注意到,在此屆政協秘書處提案組對外公布的部分提案中,呼吁探索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提案有近30份。這些提案,有的希望借此促進社會組織的發展壯大;有的希望提升文化、醫療、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有的希望發揮社會組織在微觀層面的事務性服務職能,更好地化解社會矛盾。部分委員還提議,應將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納入各級財政預算,從資金上予以保障。
在關注這一話題的同時,代表委員們也提出了操作性較強的具體措施建議。
“作為新生事物,政府購買服務要在爭取社會認同和知曉的前提下,盡快做好制度配套。”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朱維芳建議。她說,2012年年初,安徽省銅陵市曾啟動為期一年的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試點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也存在一些問題。居民思想觀念相對滯后、配套制度和措施不完善、社會組織培育發展不充分是最主要的障礙。
朱維芳建議編制出臺政府向社會組織轉移職能目錄、購買服務目錄、具備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和購買服務資質的社會組織目錄,并制定完善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配套法規。
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樹芬提議,每年從財政預算資金中安排項目,逐年擴大購買范圍。同時,積極培育第三方評估機構,制定社會組織等級評估指標,形成透明規范的公共服務購買流程,最終建立涵蓋第三方機構、社會公眾、媒體、專家等的獨立、專業、多元化的監督機制。
當然,代表委員們也有擔憂,在承接政府職能中,社會組織會不會蛻化為“二政府”,滋生權力尋租空間。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副主席宋海建議,明確各方主體在社會管理中的定位,實現政府與社會組織的職能歸位。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發改委主任李春洪則認為必須“去壟斷化”,形成各社會組織間的良性競爭。他建議確立“讓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真正脫鉤”的操作流程。
據悉,在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方面,政府采購早已開始發揮作用。近年來,隨著財政部要求大力拓展服務類采購,逐步將高技術服務、商務服務、社會工作服務等專業服務和公共服務項目納入政府采購管理范圍,各地各級政府采購部門都將服務類采購的推進和發展放在了重要位置,例如,上海市奉賢區政府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全區55萬人口購買人身傷害保險和房屋損失保險;深圳市寶安區選擇將文化鐘點工模式引入廣場文化,由政府埋單;安徽省馬鞍山市則在全省率先以政府采購的方式確定退役士兵教育培訓機構。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