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師大科研經費管理制度體系基本形成
從科研經費管理制度到財務管理績效評價機制
上海師大科研經費管理制度體系基本形成
■ 本報記者 張靜遠
“一套政策要貫徹下來,首先要制度化,而制度要從紙上落實到實踐中,需要做大量工作。”采訪中,上海師范大學(以下簡稱“上海師大”)財務處處長褚貴忠特別強調政策落地對采購工作的推進作用。
上海師大的財務工作時時被市財政局和市教委樹立為典范,究其原因,是他們總結出了一套讓政策有效貫徹落實的經驗。
分步落實科研經費管理政策
今年4月《上海師范大學關于加強科研經費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印發,規定學校將設立專門辦公室管理科研經費,同時對項目立項、預算編制、經費管理等流程提出細化要求。
該文件依托于教育部將2013年確定為“教育經費管理年”的背景,依據教育部、上海市關于加強高校科研經費管理的有關文件制定印發。而對于上海師大而言,這是該校第3份有關科研經費管理的文件。
2012年5日,上海師大緊跟上海市公共財政政策調整的腳步和上述教育部文件精神,制定印發《上海師范大學關于財政性經費實行政府采購的實施細則》,將財政性科研經費納入財政性資金管理。《管理辦法》正是在該實施細則的基礎上,明確了科研經費的管理責任、流程,進一步強化科研經費的管理。
褚貴忠說,將上級政策要求寫進本校管理文件,提出具體貫徹要求是落實政策的第一步。
逐步建立財務管理績效評價機制
事實上,對于科研經費的規范管理,上海師大由來已久。
上海師大第1份較全面地規范科研經費管理的文件是2009年1月1日實施的《上海師范大學學科建設與科研項目經費管理實施細則》。該文件對科研經費的申報、預算、支出、結項、績效評價等作出規定,開啟了上海師大科研經費按職能部門歸口管理、項目所在學院協助管理、項目負責人具體管理的管理模式。
說起這份文件的出臺,褚貴忠頗多感慨:“當時,科研經費還是多頭管理狀況,科技處、社科處、人事處、研究生處、教務處和基礎教育發展中心等都有相關的科研項目管理要求,但其中涉及資金管理的內容并不多。”于是褚貴忠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對這些文件進行梳理,并在全校進行調研。“在校長辦公會上,僅文件內容就匯報了一個半小時。”褚貴忠告訴記者,該文件出臺的意義在于,比較全面系統地規定了學科建設與科研經費的管理。
“當時我們想,用3到5年的時間來貫徹實施這套制度。到今年,恰好是第5年。”褚貴忠說。
正是這份文件為上海師大科研經費管理奠定了制度基礎。此次出臺的《管理辦法》,結合當下新政策與學校新情況,對一些內容進行了調整,如,院系由原來的協助管理角色升級為獨立承擔起監管責任,原來的職能部門歸口管理也升級為由專門設立的科研經費管理部門來統一管理。
在當時還沒有人敢碰科研經費管理這塊“硬骨頭”時,上海師大迎難而上,如今,除了科研經費外,基礎建設、儀器設備等項目的采購,在上海師大均有章可循。可以說,上海師大已經擁有一系列針對經費管理的規范性文件。
而褚貴忠認為,出臺具體管理辦法只是政策落地的第一步,后續的績效管理同樣得到上海師大的重視。2012年,《上海師范大學財務管理績效評價暫行辦法》出臺,規定學校每年要對本校二級單位進行財務管理績效評價,由校財經工作領導小組以及財務處、審計處和監察處相關人員組成的財務管理績效評價工作組來操作執行。
“財務管理績效評價要實現常態化,只有這樣才能使各二級部門始終繃緊財務管理科學化、規范化這根弦,促進各單位在平時工作中落實科學、規范管理。科研經費管理制度日臻完善,也必將在績效評價體系中接受檢驗。”褚貴忠說。
責任編輯:
點擊排行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我國政府采購領域第一份“中”字頭的專業報紙——《中國政府采購報》已于2010年5月7日正式創刊!
《中國政府采購報》由中國財經報社主辦,作為財政部指定的政府采購信息發布媒體,服務政府采購改革,支持政府采購事業,推動政府采購發展是國家和時代賦予《中國政府采購報》的重大使命。
《中國政府采購報》的前身是伴隨我國政府采購事業一路同行12年的《中國財經報?政府采購周刊》。《中國政府采購報》以專業的水準、豐富的資訊、及時的報道、權威的影響,與您一起把握和感受中國政府采購發展事業的脈搏與動向。
《中國政府采購報》為國際流行對開大報,精美彩色印刷;每周二、周五出版,每期8個版,全年訂價276元,每月定價23元,每季定價69元。零售每份3元。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可以破月、破季訂閱。
歡迎訂閱《中國政府采購報》!
訂閱方式:郵局訂閱(請到當地郵局直接訂閱)